 |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在救援隊挖掘罹難者時,赫然發現一個小孩子除了他自己的兩隻手外,身上還有三隻手:一隻是他母親為保護他時,給塌下來的天花切斷的;另兩隻手是他爸爸保護他時,給倒下來的牆連腰切斷的。爸爸的雙腳與孩子的雙腳則疊在一起。
這個悲慘而動人的真實故事,是台灣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用來教導學生有關父母對子女疼惜愛護的犧牲精神,以啟發親情的回饋。
「講述故事」是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所實施的靜思語五段式教學方法之一。這個由老師們精心編製出來的德育教材中,每課以一句靜思語為主題,並輔以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以及生活實踐等活動。
二月一日台灣教聯會的老師應馮堯敬中學之邀,來港舉辦「靜思語教學觀摩講座」,當日約一百五十多位參與者,分享了她們運用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教學的經驗。
「靜思語」是證嚴法師用生命體悟與實踐佛法的智慧結晶,也是對慈濟世界所提出的完整思想體系與實踐力行菩薩道的方法。是慈濟人文教育落實佛法人間化最重要的依據,也是推動生活教育與道德教育,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實用教材。
交流團的李玲惠校長說,教師首先應該體認本身工作的可貴,用疼惜自己子女的心去關懷學生。「在孩子跌倒時,要伸出援手。對學生而言,老師不是過客,而是貴人。」她說對學生不應只是偏重傳授知識,更需要教學生怎樣做一個人。
主辦講座的馮堯敬中學的許永豪校長說,現時教育署提供的香港公民教育的指引範圍太廣,很多老師對推行品德教育無從入手,所以他認為靜思語教學的教材很有系統,值得香港效法。然而礙於宗教的關係,香港很多學校都不能直接引用,但仍可參考其方法。
一九九八年許校長參加了台灣慈濟教聯會舉辦的靜思語教學研習營,對「靜思語」教學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年暑假,校長率領老師、家長及學生踏上淨心之旅,來到慈濟發祥地——花蓮。他們參加了一場親子營的圓緣活動,為其中父母與孩子的真情剖白,互表感恩與關愛所感動,因而促成了許校長舉辦這次「靜思語教學觀摩講座」。
聽了交流團分享的一位香港老師表示:「今後要當好老師,一位教『人』的老師。」另一位老師說:「希望向周圍的人推廣靜思語的智慧,教育年青的一代,做學生的貴人。」一位修女則表示,參加完這場研習會,她最想做的事情是:如何在中學進行靜思語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