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菲律賓遭逢颱風侵襲,使得包含馬尼拉市等地區嚴重淹水,傷痛尚未平復,颱風又再襲菲律賓,造成當地四十多年來最慘重的災情,有兩百四十人不幸罹難,一百七十萬人受災,高達五十萬人無家可歸。同月底印尼也發生芮氏規模7.6 的強震,西蘇門答臘省的首府巴東市最是慘重,在滿是房屋倒塌的重災區,又下起連綿的大雨,讓救災的進度以及災民的傷痛雪上加霜。
面對此時天災不斷,證嚴上人慈示:「一方有難,十方馳援。人人都應有大愛一家的心念,盡己之力,去膚慰受傷的心靈與疲累的大地。」
因此繼八月中為台灣八八水患災後重建上街頭勸募,慈濟香港分會於10月11日在全港,再次為菲律賓和印尼兩地的災民做街頭募捐。地點包括:
(1)大埔鄉事會街巿/綜合大樓之行人路
(2)中環德輔道中皇后像廣場對出行人路
(3)銅鑼灣告士打道近維多利亞公園噴水池方向出口
(4)青山道元朗段近恒香餅家
(5)青山道元朗段近大棠道交界
◎不同語言啟愛心
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每到假日成為印尼籍家務助理集會的大本營,公園裡、公園外、對街的騎樓中、橫跨馬路中間的天橋下、分隔島的花圃前,三三兩兩或坐或臥,帶著他們熟悉的家鄉味,說著他們的語言。對照外圍的本地人來講,直覺他們把「家」的氛圍給擴大了,儘管西蘇門答臘跟他們的家鄉或許處在不同的經緯度,如果要問他們是從哪兒來的,我想大家只有一個地名,那就是印尼。
慈濟志工不僅錄製印尼語、菲律賓語和英語向過往的行人勸捐,更向會印尼語的師姊學習如何用一句最簡單的印尼話來讓大家發心。但是講得不標準沒關係,因為愛是沒有距離,真誠的愛是有吸引力的。
李乃正師姊算是印尼華僑,她說當他們聽到有人說著他們的語言,為他們國家的人彎腰點頭,請求大家幫幫他們,而他們身為本國人,更不能置身事外;也有人看到海報,知道這是要幫助家鄉的同胞,紛紛慷慨解囊,十元、二十元,投進勸募箱,也投下一顆顆的愛心。
臨近中午時間,來了一位民眾,佇立在募款箱前雙手合掌,虔誠祝禱之後投下百元大鈔,師姊們認出這位先生在之前幾次的街頭募款時,雖沒有著慈濟志工的背心,但卻熱心帶著慈濟人向他熟識的朋友勸捐,讓大家一起來做好事。這位愛心民眾,就是平時在鵝頸橋的街市開檔,附近的街坊鄰近的鋪檔都知道文記蔬菜的黃文達老闆。
黃老闆說他是趁開舖空檔過來,經由歐紅師姊知道今天慈濟在這裡募款,他把握時間前來佈施,之後還熱心帶著志工前往街市去募款,水果攤的老闆娘一聽黃先生的介紹馬上掏出大鈔投下錢箱、蔬菜店老闆轉身拿出紙鈔也往勸募箱投下愛心。往裡走,連在小食部用餐的客人都起身拿出錢包愛心不落人後,而志工們的感動豈止在那一張張的錢幣!
樓上一間賣著印尼特色食物的小舖,圍著一群正在用餐的印尼姊姊,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相互間交談的內容,但有人知道志工來募款意義,但是一個、兩個、三個帶動,這群十幾位印尼朋
友每人都往勸募箱投下金錢,還有一位連忙放下正往嘴裡送的湯匙,竟低著頭跟志工說:「不好意思,我只有五塊錢。」而此刻的我們只想跟她說:「沒關係,因為你跟大家一樣有著無量的大愛。」
◎菩提心廣結善緣
該是平時結了多少的好因緣,讓志工們在街市裡走一遭帶回滿滿的愛心。看著黃先生蔬菜檔前的牆上,貼著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心能知足則有福,心不知足則招禍」、「有感恩的心,就不易起煩惱心。」
這位隱身在街市裡的黃老闆,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菩提心,原來五年前也是在銅鑼灣的街上,黃先生第一次接觸到慈濟,也是佛教徒的黃先生,看到慈濟志工拿著張貼「佛教慈濟功
德會香港分會」的募款箱,主動詢問:「你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就這樣與慈濟牽上這份緣,更從大愛台、慈濟月刊上了解慈濟功德會做了哪些事情,原本興奮的跟志工分享這段過程,他突然哽咽停頓,眼眶泛紅,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卻也不能自已的一再跟我們說:「如果妳們有機會見到上人,請你們一定一定要跟師父說,在香港這裡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小弟子對於法師為這個娑婆世界所作的奉獻,心裡有很大很大的感激跟感恩,請你們一定要幫我帶給師父聽,我真的從心底感恩師父……佩服師父……」
這一段話感染了在場的慈濟志工,會的,悲心相契,又豈只在今生今世,多少人一輩子沒見過師父,卻跟師父的心是這麼貼近,是師父的法入心,是師父的一念悲心,不捨娑婆世界裡的每一粒塵沙。
下午兩點多天空下起雨來,正當我們要另覓地點躲雨的時候,旁邊撐著大傘的小販,叫我們把桌子移到他的傘下躲雨,每一個時段都有志工陸續加入接力,曉眉師姊的家人先生孩子和家裡幫忙的工人都來參與,還有許多師姊的朋友也熱情讚聲,大家都是有志一同,儘管天災不斷,我們再一次確信,只要人間有愛,傷痛會快快過去的。
◎為受災同鄉募心
中環皇后像廣場每逢星期日,多是菲律賓人集中休憩,所以勸募的志工就針對他們為勸募對象,並帶了家中菲籍或印籍的家務助理一起,希望他們能「同聲同氣」容易講話,為他們的家鄉募款賑災的同時,也能募到他們樂助同鄉的心。
陳玉明師姊和她家師兄帶了一兒一女,一起去參加第一班的街募,同時,她家的家務助理洛琪蓮也帶了兩個朋友一起參與。由於洛琪蓮和她的朋友都是菲律賓人,所以他們一行七人,就在皇后像廣場展開街募。
洛琪蓮受玉明師姊影響,常常看大愛台,加上她曾在新加坡工作十年,會一些閩南語,所以對 上人開示也能領會感受,常常感動到落淚,於是主動向玉明師姊提出要加入慈濟,並從先做會員開始,每個月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這教玉明師姊大感意外之餘,也深受感動。但洛琪蓮說,她很樂意這樣做,因為「很開心自己能有這種福報,可以做一個有能力付出的人!而這種付出的快樂,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說時更忍不住落下淚來。
玉明師姊已把洛琪蓮當成家人一樣,洛琪蓮對今天能來參加街頭募款,已興奮得一晚上都睡不著,她和她的兩個朋友都很感恩,自己的家人皆安然無恙,也正因此,她們也對能有機會走上街頭,為受災的同鄉盡一分力,更感到安慰。
慧忍師姊在皇后像廣場,非常熱情地向那些「家傭」施展她的善緣廣結法,她很主動地走向群眾,用她們熟悉的方式跟她們說:「朋友!一元、兩元都ok啦!one dollar two dollar ok la!」她們有人說:「我們給過了!」師姊就會說:「今天還沒給呀!」教人忍俊不住之餘,也感佩她的機智急才和勇敢!
皇后像前廣場的街頭募款志工中,有一位滿頭金髮卻操流利國粵語的外籍志工-MARK O’NEILL ,他穿起背心在人群中積極進行勸募,而且也號召任教學校的學生,一起為菲印災民募款。
其中Soe Soe Htoons和Kyaw Phyo Tho是來自浸會大學的緬甸籍學生,他們表示因為緬甸去年飽受風災肆虐之苦難,因此他們感受特別深刻,能有機會為災民盡一份小小的心意,他們義不容辭的穿起志工背心承擔募款,從開始的含蓄到積極主動,讓人為之動容。
Soe Soe Htoons和Kyaw Phyo Tho 表示因為緬甸在獨裁軍政府的統治下,資訊並不流通,所以他們到了香港,在老師MARK的介紹後,他們才知道慈濟基金會在緬甸的賑災義舉,他們心存深深的感恩,也期許自己在學成回緬甸以後,能夠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以自己的新聞專業發揚善知識。
◎愛不分遠近親疏
一場災難的發生,就是一番人心的顯現;連番災難的發生,期待能連番啟動眾人愛心?
10月11日星期天,新界組志工在元朗為印尼地震及菲律賓水災作街頭募款。才八點多,募款站還沒佈置好,主題海報也還沒掛上,一位路過的老人家,只見到一個募款箱,也沒問什麼,就把錢投進去了,更感人的是,她沒走幾步,竟又回頭多投了幾張鈔票;雖然志工有跟她說了幾句募款內容,或許她清楚,還是她只知道,募款就是救人,救人何必問東西南北、遠近親疏!
因為是星期天,街上越來越多放假的菲律賓傭工,她們看到圖片上淹水的家鄉,大都駐足凝神,感嘆災難,然後慷慨捐輸,為自己國家同胞盡一分力。 又有一位太太走過來,準備掏錢,卻又不太放心,想看清楚募款機構,站在她身邊的先生很快速的說:「慈濟啦!」這位太太馬上釋疑。
在大埔鄉事會街巿,當志工向來往路過的途人勸募時,有一位年屆九十歲以撿紙皮為生的婆婆經過,聽到志工呼籲:「捐一塊錢不嫌少,也可以幫助人」,聽後停下來反問:「真的可以只捐一元嗎?」
婆婆問完,立即從口袋拿出一元,並親手佈施種福田,令在場的志工非常感動婆婆為善助人的心。其實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是那一分虔誠的愛心。
比起過去幾年,現在站在街頭募款,認識慈濟的人真的多了不少,但是,相對頻仍的災難,力量還是不足,如何啓動人人本俱悲心?真是不得不省思,不得不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