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日期:2008/04/16

銀髮族快樂做慈濟!  岡山志工林喜男、高邱秋香歡喜付出
馮瓊瑤、王胡梅香、陳怡君高雄報導

慈濟岡山園區的二位年長志工,林喜男與高邱秋香,就在茶香、花香與草香中,向記者朋友們分享他們充實又精彩的晚年生活。六十五歲的林喜男發揮英語、日語、泰語與印尼語等多國語言的專才,手除了拿鋤頭,也能拿筆為慈濟寫歷史。高邱秋香不僅圓了學生夢,參與「大愛長青學園」班課程,並把握機會當志工付出。

圖:林喜男師兄與高邱秋香師姊於大愛農場的有機菜園DIY農耕。(攝影:鍾易叡)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問題日益受重視,退休後的老人因為生活型態驟變、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身心都嚴重失落,但是慈濟岡山園區裡卻看不到所謂的老人問題,每天至少有三、四十位的快樂年者志工在園區裡付出。

4月16日,慈濟岡山園區的二位年長志工,林喜男與高邱秋香,就在茶香、花香與草香中向記者朋友們分享他們充實又精彩的晚年生活。

◎林喜男──事業退休,志業進修

因為事業的延伸,林喜男看遍多國風情。拓展了視野、學了多國語言,歲月的畫布因而填滿著層層色彩,豐富了生命,行囊中也裝載著無數的回憶。現在的林喜男不因退休而閒置在家,反而積極投入志工工作,更希望以身作則帶動其他年紀大的鄉民一同為社區付出。

長期規律的生活、適當的運動,林喜男外表比實際年紀六十五歲看起來年輕許多。高職畢業在台糖工作二年後,發憤努力的考上台大畜牧系,養豬、顧牛群成了他大半生的術業專長。

在國外期間,一有假期便回來台灣與親友會聚。每次回台都感受到身為慈濟志工的三弟媳,在談吐表達上和與人應對的互動中有了很大的轉變,整個家庭的氣氛也變的和諧很多。林喜男於是開始不定期捐款護持大愛台,回大陸工作時,也會帶上幾本證嚴法師書籍回去研讀,漸漸的對慈濟有了認識。

林喜男於民國93年結束在大陸經營的事業後,回歸到熟悉的鄉土。曾經為了事業在外征戰、漂泊數十年的心,此時只想聽從心裡的聲音,做一些回饋社會有意義的工作。

於是他先是積極投入了在住家高雄縣橋頭鄉的環保資源回收站,左右鄰居不解,認為退休就應該四處遊玩享受人生,怎會整天與垃圾為伍。鄰居從作農的事務中退了下來,年紀都在六、七十歲中,那種人生就是為家庭、為子孫與工作後享樂的觀念已是牢不可破,因此鄉下雖然悠閒的老人很多,但為眾生付出老年人卻是寥寥可數,林喜男認為唯有身體力行,才能要改變他們的觀念。

除了做環保,林喜男更是將岡山共修處的盆栽種子幼苗一棵棵呵護起來,天天澆水細心照顧,現今已收集到一千多棵,期望有天這些幼苗長大能給大家觀賞、遮蔭。

隨著民國94年年底,岡山園區的成立,林喜男穿梭在一棟棟堪稱危樓的建築中,為門窗維修縫補、割草、除草、油漆,不彰顯而靜默的工作著,周遭環境漸漸從不便到方便,才讓人不經意的感受他的存在與付出。

林喜男多才多藝,允文允武,能說英、日、泰與印尼話等外語,拿鋤頭整理園藝的手也能拿筆書寫,經常岡山園區有活動需要紀錄時,他便化身為文書志工為慈濟留下歷史。而園區舉辦的「蕙質蘭心——外藉配偶成長班」,接引了許多外籍配偶來上課,林喜男這時就像是個外交官一樣,親切的與外藉配偶用她們的家鄉話閒話家常,讓她們備感親切。

可能是生命的歷練,也可能是淡泊的生性,林喜男用盡歲月洗鍊過後的智慧,堅持在慈濟路上默默付出。他強調慈濟是個好團體,導人向善,讓社會閒置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讓退休的人不是天天在家看電視打發時間,而是出來合眾積極學習與付出,將生命所學所能的光與熱帶給別人。而他的這份深切的認知,期盼能得到更多的認同,影響鄉民一起攜手共同發揮良能。

◎高邱秋香──阿嬤圓了學生夢

清晨五點,天色還灰濛濛,五十八歲的高邱秋香已經梳洗整齊,開著她的「菩薩車」,從高雄縣阿蓮鄉沿途接載會眾,前往岡山園區做志工。

七點鐘左右,一行人已將偌大的園區打掃乾淨。由於高邱秋香得趕在七點半前回家照顧外孫,大家都十分配合,迅速上車,再讓她載送他們一一回家。

做志工,是高邱秋香最快樂的時光。儘管已是兩個外孫的阿嬤了,依然沒有減少做志工的熱情,反而更加善用時間。

小外孫兩歲多時,她報名了岡山園區的「大愛長青學園」——針對銀髮族設計的課程,內容相當多元,包括慈樂飄揚、巧藝DIY、大愛健身操、醫療保健、心素食儀、花言花語、靜思茶道、怎麼吃最健康等。

每次出門前,她會先打理好奶粉、尿布等物品,然後沿途接「老同學」一起去上課;無論晴雨,從不缺席。她說:「我很感恩自己年輕時學會了開車,現在才可以接送大家。」

學期末了,搭便車的同學問她:「秋香,慈濟貼你多少油錢啊?」高邱秋香笑著回答:「沒有人請我啦!是我自己歡喜要載你們一起上課的,這樣比較有伴啦!」

除了參加長青班,高邱秋香還報名了茶道、花道等課程;同時,她也是有機菜園DIY的教育志工。

帶孫子怎麼上課或做志工呢?高邱秋香說,她非常感恩孫子的配合,總是歡喜地陪著她親近善因緣。

「小菩薩,今天又跟阿嬤一起來做好事囉!」園區裏的值班志工邊招呼,邊摸著他的頭,高邱秋香代他回應說:「對啊!今天要來做香積啦!」

走進園區廚房,她先將小外孫安頓在一旁,便俐落地挽起袖子整理青菜,小外孫也樂得在一旁「協助」;小孩子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有時會乖乖配合,偶爾也是會鬧情緒。

上課時,高邱秋香為了不打攪同學,就悄悄抱著他到教室外哄著:「愛乖乖,阿嬤疼你喔!來喝奶奶。」小外孫也算善解人意,乖巧的時候居多,讓高邱秋香一大把年紀,還能有機會圓小時候當學生的夢。

五十歲拿到保母執照的高邱秋香,帶孩子有自己專業的一套,但她覺得教育孩子還是要靠父母,所以她只幫忙照顧白天,晚上就讓孫子回家和父母培養感情。見到高邱秋香每天都歡歡喜喜,常有人對她說:「你很好命喔!」

她則很有智慧地回答:「好命更要多付出。」


圖左:高邱秋香呈現靜思茶道,與各位記者一同品茗靜思茶香(攝影:鍾易叡)
圖右:慈濟岡山園區的二位年長志工,林喜男與高邱秋香,就在茶香、花香與草香中,向記者朋友們分享他們充實又精彩的晚年生活。(攝影:鍾易叡)
六十五歲的林喜男發揮英語、日語、泰語與印尼語等多國語言的專才,手除了拿鋤頭,也能拿筆為慈濟寫歷史。(攝影:鍾易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