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早上七點半鐘不到,時值梅雨季節,正下著滂沱大雨,松山聯絡處的志工們就已經來到南京東路五段的名留髮廊,負責音控的志工已經架設好電腦、擴音器及投影機,進行試音調整銀幕,另一邊的志工則在忙著準備素食早點、茶水,彩排奉茶的行儀;在這同時,參加松山地區五家分店例行月會的三十九位設計師及助理們也陸續到達,他們也忙碌地整理自己的儀容,等待會議結束後,以亮麗耀眼的妝扮,迎接今日蒞臨的每一位客人。
◎有一缺九,知足惜福
首先由志工依序奉上「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的慈濟三好茶,藉由環保杯與同仁結緣,倡導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既可確保身體健康,又可達到愛護地球的目的,隨後在同仁之間經由相互奉茶的動作,學習和體驗禮儀之美,活動於八點整,在大家互道祝福與感恩聲中準時展開。
經由影片上人慈示,現代人由於生活富足,盲目追求物質欲望滿足之際,卻也造成心靈的貧乏。尤其面對自己的子女,常常以各種物質作為填補其所求的方法,養成他們只知道「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性,不知人間疾苦、父母親養育的辛勞,與感恩知足的胸懷。
以甘肅省東鄉縣的孩子為例,由於教育資源匱乏,他們得克服環境及生活的限制,才能夠到學校讀書,在那個偏遠地區文具用品普遍缺乏,所以鉛筆已經用到短得不能再短,仍然捨不得丟棄。這則新聞經由大愛電視台的報導,獲得熱烈的迴響,全球共募得上萬多個裝滿鉛筆及愛心的鉛筆盒,讓甘肅、貴州和鄰近六個地區及國家的學童,都能得到跨海的祝福。
透過這項活動,不僅培養孩子要時時心存感恩知足,建立起富有愛心的人生;同時也讓父母親逐漸改變態度,不再以物質的滿足回應孩子的各項需求,期望孩子不再爭「氣」而要爭「志」。
◎見苦知福,洗頭洗心
環保志工陳阿桃以親身經歷與同仁分享,早年因家庭環境困苦,國小畢業後即出外學習美髮技藝,由於每天幫客人洗頭及清洗毛巾,冬天手部會造成凍傷,回家探親時,為避免造成母親傷心,往往得掩飾實情。婚後經營美容院時,有一段時期也曾迷失自己,在有幸聽聞上人的法後,得以及時回頭,體悟無法改變別人時,就要改變自己,終於找回人生的目標,把自己經營的美容院當作社區的道場,與鄰居結好緣,讓每一位來到店裡的客人都能法喜充滿。
今年適《靜思語》發行二十周年,這是上人智慧的結晶,不是寫了再做,而是做了再說,所以在日常生活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示。面對人生無常,我們要把握當下,及時行善行孝,讓自己小做小歡喜,大做大歡喜,不做不歡喜,越做越歡喜。
接著阿桃師姐與同仁分享一段影片,其中菲律賓民眾罹患多年腫瘤,面臨無錢醫治的沮喪神情,衣索匹亞因為乾旱,孩童骨瘦如柴的身軀,加上臉上飛滿著蒼蠅,由於飢餓所發出嬴弱呻吟聲,甚至因此提早結束生命。在影片播放當中,部份同仁眼眶泛著淚光,因此志工提醒大家要每天感恩天地、父母、國家、師長及農夫等,讓我們能夠有一技之長得以服務人群,每天都能健康平安的度過。
◎禮儀之美,福慧雙修
負責松山地區五家分店的王萬成經理致詞時表示,為了讓同仁有成長機會,每個月的例會都會邀請警消及各機關人員,為同仁介紹相關知識,由於就讀國小的孩子曾參加聯絡處的親子成長班課程,自己也曾參與兩次歲末祝福活動,感受到慈濟的人文之美,由於所從事的是服務業,在認識多年的客戶,慈濟志工清秀熱情邀約下,希望藉由愛灑人間活動,讓同仁學習到各項待人處事的禮儀,建立起在業界間特有的經營風格。
在接洽過程中,由於考慮場地限制,預期只有二、三位志工到場,早上一到公司,發現竟然來了十幾位志工,各項工作事前準備得相當周詳,讓人感受到慈濟人的周到與用心,這就是從事服務業值得學習的地方,期勉同仁要以做志工的精神,去面對接受服務的客人;同時希望同仁,有機會要抽空多到近在咫尺的聯絡處參訪,讓自己去體驗慈濟的真善美。
◎人間菩薩,近悅遠來
王經理的賢內助許明雅與同仁分享:「由於清秀師姊把髮廊的同仁,視同自己的子女親友般對待,就在這種因緣下,自己繳交功德款已經七、八年,更感恩志工為我們舉辦這樣有意義的活動,發現大家真的很幸福。」
設計師葉沛琪也上台分享:「自己繳交功德款同樣也有七、八年了,現在每天睡覺前都會投入兩元到竹筒裡,並且發一個好願,當面對生活中的困惑時,也都會利用靜思語來期勉自己,所以能夠輕安自在度過每一天,最後提醒大家行善行孝真的不能等。」
從事美容工作已逾二十二年的廖佳惠說:「自己也是會員,第一次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雖然工作繁忙,仍然希望有機會加入志工行列。」
短短的活動,就在竹筒、素食食譜及精緻書籤與同仁結緣,發願響應齋戒活動,以及「愛與關懷」歌聲中落幕。松山區慈濟志工讓更多同仁不限年齡,不分早晚都能接近慈濟,也讓社區的慈濟緣持續的生根發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