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日期:2008/07/06

龍潭環保教育站啟用 大小朋友開心做分類
蔡林樟 桃園 報導


龍潭環保教育站,位於龍潭中豐路五三三巷一五三弄,佔地約一二十坪。歷經三個月,於2008年5月11日完工,並於今日(7/6),在二百多人的見證下,正式宣布啟用。在啟用活動的最後,有老、有少,每個人揮著汗、用力踩扁鋁罐、寶特瓶等,親自體驗做環保的樂趣。

有老、有少,大家在烈陽下揮著汗,用力踩扁鋁罐、寶特瓶。 [ 攝影: 羅兆亭 ]



溽暑七月,熱氣薰得人們欲睡。七月正好也是暑假的開始,平時忙碌的上班族,與已考完試的朋友們,不妨到龍潭環保教育站走一趟,保證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龍潭環保教育站,位於龍潭中豐路五三三巷一五三弄,佔地約一百二十坪。歷經三個月,於2008年5月11日完工,並於今日(7/6),在二百多人的見證下,正式宣布啟用。

環保教育站內外設備,大部分以竹子為材,四周圍以竹籬。大門口左右以竹子為柱,右側寫著「敬天愛地聚福緣」,左側「克己復禮致祥和」,中間為慈濟法船徽章。左邊另設一拱門,以竹子彎製而成,是環保站資源物的進出口。

「這塊土地,原本種花、種果子,沒有做什麼大用,既然慈濟要用,我取得先生同意後,答應捐給慈濟做環保教育站。」淑珠師姊捐出土地後的喜悅,表現在臉上。

九點鐘,啟用活動正式開始,志工分成兩排,魚貫進入會場。首先觀看證嚴上人開示錄影帶,上人在影片中表示,目前世界災難頻傳,不知有多少家庭,剎那間毀滅。影帶中見一條船,因受颶風而沉沒,船上八百位乘客,全部罹難。上人剴切的叮嚀,要世人不再破壞地球,還要積極做好資源回收。舉頭三尺有神明,敬天愛地才能聚福緣,克己復禮方能致祥和。

接著繼續觀賞環保站施工影帶。播放前,志工黃文忠表示:「竹子取得非常艱辛,龍潭慈濟人與社區志工,化不可能為可能,用心布置完成。」

這時,會場有點悶熱。慈濟人吳玉鳳,怕社區志工受不了,幽默地表示,場內有點熱,這是熱情的「熱」,大家應該可接受!

白天,在中華映象館上班的徐皓程,今天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看過影帶後表示:「我非常讚賞慈濟志工付出精神,從今天起,我要和太太一起踏入環保教育站,向慈濟人學習。」

主題分享為活動的重頭戲,請楊梅許秀琴師姊,分享過去做回收的經驗。她認為:「我們不僅天天要做環保,還要分分秒秒做環保。下班回家後,先打開窗戶,再開電扇,如非不得已要開冷氣時,請保持在二十六度至二十八度間。」

「日本人稱自來水為『上水』,有惜福、感恩之意,唯獨我們稱它為『自來水』,如果現在人類,不好好珍惜水資源的話,恐怕將來的最後的一滴水,可能就是人類的眼淚!」許秀琴語重心長地表示:「塑膠袋、尼龍繩都可回收,免洗筷有漂白劑,切勿使用。」

活動中,還穿插著「人間有愛」的手語表演。由六位志工分別自左右邊上台,請萬桂英師姊在台前帶動。她們的表演不輸專業,用心的程度,大家都看得到。表演結束時,贏得民眾一致的鼓掌。

最後,邀請大家到環保站外面,親自體驗做環保的樂趣。在大太陽底下,有老、有少,每個人揮著汗、用力踩扁鋁罐、寶特瓶等。「這是黃金,不是垃圾!小朋友,黃金可變愛心,愛心可救人哦!」楊慶鐘師兄在陣前為大家加油打氣。

「這要串在一起,以免膨鬆,可減少載運的空間與搬運。」志工卜美鳳正低頭在串繩子。來自台中教育大學的慈青王惠玲表示:「做環保回收,可延長地球的壽命,今天和媽媽來,很高興。」

張婷雅國小三年級與幼稚園的弟妹和媽媽同來,小聲的說:「很好玩!」活動至中午結束,大家都感到:「真的是不一樣的假日!」揮手道別,喜樂寫在臉上。


志工向大家解說如何回收樂利包。 [攝影:傅春梅]

民眾在佛堂學習環保手語歌曲。 [攝影:傅春梅]

資深環保志工許秀琴師姊分享做環保的喜悅。 [攝影:傅春梅]

環保志工向民眾解說回收寶特瓶的要領。 [攝影:羅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