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理」識「你」結好緣
2016/06/25◎ 羅麗娟 /高雄 報導
今年(2016年)從4月23日開始,第一次及第二次醫療初階課程著重醫療專業課程,此次(6/25)第三次上課也是圓緣,共有二百四十位學員參與。

七十幾歲的醫療志工蔣錦桃說,做志工有三好,一是身體好,二是家庭好,三是時間嘟嘟好,不識字當醫療志工也當了十幾年了,上人說:不識字沒關係,識理就好。 [ 攝影: 曾金燦 ]

七十幾歲的醫療志工蔣錦桃雖然不識字,卻當了十幾年醫療志工且常發生趣事。她說做志工有三好,一是身體好、二是家庭好、三是時間嘟嘟好,和上人不僅住同國,又和上人一起住在精舍。當她跟上人表示不識字時,上人對她說:「不識字沒關係,識理(你)就好。」全場會心一笑,原來臺語「識理」和「認識你」同音,她鼓勵大家不識字不認路沒關係,因為路在嘴巴裡,她都不怕了,大家更不用怕。

高雄一早陽光耀眼,就如一群醫療初階課程的學員們帶著熱情的心來高雄靜思堂上課。今年(2016年)從4月23日開始,第一次及第二次上課著重醫療專業課程,此次(6/25)第三次上課也是圓緣,課程內容包括「見證慈濟的志工之愛與醫療人文」、「大捨之愛無語良師」、「花蓮志工行」、「聯區學員小組服務的分享」及「資深志工的實務經驗分享和學員課程分享」,讓二百四十位學員到醫院做志工之前認識醫療人文,協助帶動醫護人員。

◎四大八法繞全球 感恩無語良師

上午的課程邀請靜思精舍德禪師父,談「見證慈濟的志工之愛與醫療人文」和「大捨之愛無語良師」。德禪師父從慈濟竹筒歲月的五毛錢談起,只因證嚴上人的悲憫之心創立慈濟功德會。德禪師父也將慈濟五十年歷史分階段介紹猶如人生,嬰兒階段學習跨步,三十而立穩固人醫基礎,五十而不惑清流繞全球。

慈濟的志業,從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統稱為「四大志業」;更積極投入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境保護,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法印」。從偏遠的花蓮展開到全球,2016年全球已有九十三個國家都有慈濟人的愛足跡,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

課程中德禪師父勉勵學員,凡事要忍耐才能護生,用同理心反觀自問,才能在當醫院志工時以真誠之心關懷病人與家屬,發揮志工精神當好醫病之間的橋樑,就是當好一個軟體中的軟體。德禪師父說:「每個人的習氣不同,但在慈濟裡,穿同樣的衣服(志工服),大家都一樣,要謹言慎行,用心傾聽去關懷別人,對於別人的毀譽要感恩,若凡事無所謂就會災難現前,要無所畏,以法會心以愛接力。」

2003年9月15日慈濟啟用全臺第一座模擬手術醫學中心,對於「無語良師」的捐贈資格,德禪師父也做非常詳細的介紹與解釋。「無語良師」是上人取的,也就是大體老師,即不說話的老師,往生後用身體讓醫學系學生解剖實驗,成為大醫王時才不會劃錯任何一刀。課程中德禪師父藉由影片讓學員們更了解醫學生如何用感恩心、尊敬心從家訪開始,解凍解剖到為大捨之愛的老師們送靈的點點滴滴,這也是教育重要的一環。

◎病人笑容最美麗 曾病苦同理對待

到花蓮當醫療志工是最幸福的,因為可以在精舍安單,享受蟲鳴鳥叫農村生活,更貼近上人。手拿著課程表從靜思堂門口報到區,走進國議廳,一會兒又走到廚房,一會兒又走到萬佛前與工作人員聯絡事項,忙進忙出的資深醫療志工蔡宜蓉,同時也是「花蓮志工行」課程的講師。她用影片和簡報與學員們分享,從到精舍開始,做早課、打掃,到醫院與病人互動到感恩茶會,病人、醫院處處都有感人的地方,她說不管到哪裡只要肯付出都幸福,因為病人的笑容是最美麗的。

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擋,一是時間,二是無常,醫療志工蘇秋花在2014年參加志工健檢時發現胃癌,切掉三分之一,在家養病期間卻養出心病。她體會到身體有病,心裡不能再有病,佛陀說,用父母給的身體去做好事是報恩也是盡孝,於是她又出來當志工,因自己身體有過病痛,現在更能同理病人的痛。

◎從零出發再學習 全方位的關懷 

從法官退休十幾年,近八十歲的學員黃清江分享上課心得,他認為學佛就是要行慈悲菩薩道,師父的修行和德行令他讚嘆,令他想跪拜九九九次。在當法官期間因處理過慈濟的事情令他感動,更讓他想要參加慈濟,這次來當學生來學習以善當出發點,隨時要行善,他並發願要捐大體。

家住前鎮的學員陳英宏與蔡子慧是夫妻檔,正參與志工培訓,也一起來上醫療志工初階課程,家裡的孩子因耳濡目染父母的善行,也都會主動向師長募心又募款。

二十年前蔡子慧從慈濟護專畢業,結婚後自認是一位有福氣的人,沒想到家庭的紛爭讓她煩惱越來越多,資深委員鼓勵她參加人醫會並參加培訓。後來她常去山上看個案,了解臺灣還是有很多貧困的人,上人說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氣的人就要走進去,所以訪視時她覺得不需要多說什麼,就多去關懷,個案就會很開心,這是她得到最大的收穫,子慧說:「醫療工作都是以專業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不能帶有個人的想法和看法,可是專業人員和醫療志工的身分不一樣,醫療志工要同理病患的苦,關心她的家庭,我覺得這樣的教育課程能做到全人和全家關心和關懷,像上人說的我們走在第一步,一定要陪伴到最後,是我最大的感動。」

陳英宏接受訪問時說,會加入慈濟家庭是因為老婆子慧的關係,和社區志工的接引,在參與見習培訓和訪視中感觸良深,因為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深入他們的環境去引導,讓他們能離開苦難,這讓他做的很高興,他說:「經過幾次的醫療培訓課程,雖然還沒有到醫院去做志工,有資深的志工和醫院同仁的分享以及德禪師父的開示,個人覺得因緣稍縱即逝,要把握當下立即去做,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這些善的理念,善的循環,能得到善的回饋。」

◎人人都是大藏經 把握因緣做就對

來自小港的學員梁聖芬,之前少與人接觸且獨善其身,人生很苦卻為「聖芬」名字苦惱,她表示在接觸慈濟後參與各志業及活動後,覺得慈濟裡有很多善知識,每天晨起薰法香和參加讀書會,所以漸漸地改變了自己。

學員蕭怡萍在四月份第一次到大林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每天四點半起床,晚上九點就寢,這與她平時生活模式是相反的,起先她認為不可能做到,但在第一天,她竟然能做到。在醫院裡看到形形色色的的病人,她體悟到每一個病人都是一本生命故事,她要把握因緣親身去感受,從所學當中改變觀念,成長自己的慧命。

學員林來于原本在大陸工作十幾年擔任主管,去年(2015年)因先生生病回來臺灣,今年五月先生離開了人世,難過之餘,讓她深深體會上人說的「來不及」,還好妹妹林麗娟五月份帶她來上醫療志工課程,了解生命的無常,要及時把握因緣,她表示,曾走過竹筒歲月卻錯過慈濟五十,上兩堂醫療課程汲取到很多可以幫病人解出心靈憂愁的知識,她都一一紀錄下來,讓家裡一人學習,人人都可以學到醫療志工的知識。以前對捐贈大體有誤解,現在己深深了解,面對現在各種災難,上人說一般大眾有共知無共識,也沒有共行,現在要緊緊跟隨上人腳步,她發願從慈濟五十現在開始,從醫療志工做起,有因緣希望能捐大體當無語良師,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此次課程最後圓緣時,德禪師父勉勵學員:「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心寬念純能化解惡緣結善緣。」就像無語良師生前有良好的人生,身後捨身以包容之心幫助醫學生們在習醫路上一刀一剪都不劃錯,與很多人結好緣,是人生最好的典範。人人都會生病,師父也會生病,有病一定要看醫生,希望大家多了解無語良師的資料,能做大體捐贈。

圖左:  德禪師父說從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統稱為「四大志業」;更積極投入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境保護,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法印」。從偏遠的花蓮展開到全球,至今年全球已有九十三個國家有慈濟人的愛足跡。[攝影者:曾金燦 ]
圖右:  近八十歲的學員黃清江分享上課心得,他認為學佛就是要行慈悲菩薩道,師父的修行和德行令他讚歎。[攝影者:曾金燦 ]
圖左:  喜捨和氣陳文雄師兄(中)分享慈院當志工中能見苦知福[攝影者:曾金燦 ]
圖右:  來自小港的梁聖芬,因之前少與人接觸且獨善其身。在接觸慈濟後參與各志業及活動後,覺得慈濟裡有很多善知識,每天晨起薰法香和參加讀書會,所以漸漸地改變了自己。[攝影者:曾金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