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機構關懷愛灑 教長者手做小點心
2016/07/20◎ 黃有益、吳美貞/新北市板橋區 報導
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心,迎接農曆七月吉祥孝親月的到來,新北市中和區慈濟志工十位,由陳秀甄(明宜)帶領,前往板橋區海山公共日間照護托老中心愛灑活動,教他們手作淨斯小點心,為長者帶來片段歡樂時光。
老人家認真地跟著志工黃秀貴做健康操,捏捏耳朵穴道。 [ 攝影: 林文質 ]
近年來臺灣人口老化日趨嚴重,以新北市為例,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大約有三十八萬人,幾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九,其中五萬五千人是失智失能的長者。
新北市政府近年來設立公共托老中心,除日間收托初期失能或失智的長輩外,也歡迎社區長者加入銀髮俱樂部,推動老人健康生活;讓失智、失能的長者不會感到孤單無助。
如何維護銀髮族的生活品質,是政府和民間機構相當重視的問題。2016年起,慈濟基金會期盼各社區藉由推動「長者關懷方案」,提升慈善深耕社區,從個人到家庭,延伸到社區,進行全面性關懷,讓社區民眾能更瞭解慈濟,進而有意願加入行善助人的行列。
之前,雙和聯絡處提供素食餐盒給板橋海山公共托老中心的茹素長者,進而推動機構關懷計畫。新北市中和區從2016年5月至12月起,每個月一次,固定於第三週的星期三,由社區活動組隊、大愛媽媽等功能團隊,帶領團康活動、音樂律動、環保理念、節慶關懷、淨斯資糧動手做、老歌歡唱、創意DIY等,讓長者參與人際互動;落實慈善關懷社區化,與民眾廣結善緣,以一家親的概念,關懷互動。
新北市的公共托老中心是以社區為服務據點,並且兼具銀髮俱樂部與日間照顧中心的功能。7月20 日,志工們第三次來到板橋海山公共托老中心,長輩們已經漸漸認識這群藍衣志工了。
透過簡單易學的團康活動〈蝸牛與黃鸝鳥〉,中心長者與大家同樂,志工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逗得老人家都笑得好開心、好快樂。
除了團康活動,志工還準備花蓮靜思精舍師父們自製的「淨斯資糧」,教導老人家手作點心。五穀粉兩大匙加上可可粉一大匙攪和均勻,加入溫開水調成糊狀;搓揉至不黏手,再以模型器具製成各式圖案的糕餅小點。在志工們協助下,老人家做得很歡喜,看到自己親自做的成品,好有成就感,吃得美味又健康。
時間雖只然短暫兩小時,慈濟志工帶給老人家,不僅是身體的活動,也溫暖了老人家那顆需要人陪伴的心。就如同離開前,所唱的那首歌〈期待再相會〉,在依依不捨的歌聲中,預約下個月再相會。
圖左: 新北市中和區2016年推動機構關懷計畫,5月份慈濟志工第一次來到板橋海山公共托老中心機構關懷。[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志工陪伴托老中心的老人家學畫畫,拿起蠟筆畫出心中的樸實藝術。【圖右至左:爐寶珠、田芹英、陳思樺。】[攝影者:林文質]
圖左: 透過簡單易學的肢體動作,志工們帶來團康活動〈蝸牛與黃鸝鳥〉,大家使出渾身解數,逗得每位老人家都笑得好開心、好快樂。[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志工盧嘉美教導老人家,利用五穀粉加上可可粉,調配均勻加入溫開水搗成糊狀,搓揉至不黏手,再以器具製成糕餅小點心。[攝影者:林文質]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