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日期:2011/10/30

少失怙恃 在付出中找到人生意義
王海寧台中 報導


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友家屬,在醫生、社工以及慈濟志工陪同下,於10 月30 日午十點,來到台中東大園區參訪。十二歲的張修誠,也隨隊前來,今年就讀國小六年級,少失怙恃,兩年前回到阿公阿嬤身邊生活。身為慈誠的阿公,常帶著修誠去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在做醫院小志工的過程,修誠體會到關懷別人,就要多為別人著想。


十二歲的張修誠,就讀國小六年級,向林文秀師姊分享跟爺爺一起做醫療志工心得。 [ 攝影: 黃格致 ]



來自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友家屬,在醫生、社工以及慈濟志工陪同下,於10 月30 日上午十點,來到台中東大園區參訪。東大的志工做了充分的準備,力求讓這些家屬們能在慈濟大家庭裡享受溫暖,忘記親人離開的痛苦。

參訪的成員中,有好幾位小朋友,他們的父母因癌症往生,成為單親家庭。洪美麗師姊把他們召集起來,和兒童成長班的小朋友一起,趁大家前往園區巡禮的時候,教導奉茶禮儀。

培訓的時間很短,但是孩子們在奉茶時個個動作精準,大家用「恭敬心、感恩心和愛心」,奉上一杯杯慈濟好茶,讓大林的家人們,品茗出幸福的味道。

柯丞叡小朋友和弟弟是兒童班的學員,今天來當小志工,感覺好高興!丞叡開心地說:「參加兒童班有一年多了,第一次奉茶,有一點緊張,不過,我交到了好朋友,感到很開心!」

這一年來的改變,他的媽媽感觸最深:「丞叡變得很懂事,很有禮貌,而且做事很認真。」

鄭滿足坐在小圓桌,品嘗慈濟好茶,談及,先生因肝癌於今年4月往生,女兒早已出嫁,半年來,幾乎每天都是孤伶伶一個人。今天在東大園區裡,感受到志工們愛的呵護,仿佛又回到從前,先生在世時被照顧的感覺,禁不住淚水漣漣。

「先生從住院到往生,時間非常短,我無法適應,很感恩師姊們的陪伴,讓我走過這一段傷痛。今天看到小朋友奉茶,還有師姊們精心準備的節目,都令我很感動,就好像是一家人,讓我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鄭滿足說。

十二歲的張修誠,就讀國小六年級,少失怙恃,兩年前回到阿公阿嬤身邊生活。身為慈誠的阿公,常帶著修誠去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在做醫院小志工的過程,修誠體會到關懷別人,就要多為別人著想。

修誠很喜歡為病人表演《水懺》,在《一一悉懺悔》中提到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多多少少也會犯,但阿公阿嬤總是很耐心地包容和教導,他很感恩。師公上人說過:「內能自修縮小自己,外能禮讓成就他人。」是他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修誠說:「目前,我還做不到縮小自己成就他人,這是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今天是東海大學慈青社的同學,預定來園區做環保的日子,適逢病友家屬來訪,同學們把握因緣,帶動「呷菜尚介讚」。「呷菜呷菜,人人活到一百二!」慈青孩子發揮創意,在手語表演中添加騎腳踏車、用手帕擦汗動作,詼諧逗趣的表演,現場笑聲不斷,氣氛很熱絡!

來自大陸廣州的交換生謝碧金,來臺期限只有半年。從9月初至今兩個月的時間,利用週末和假日,遊歷了台灣很多地方。因為即將期中考,本周暫停出遊。受學長的邀請,來東大園區做志工。

在環保站學習垃圾分類的過程中,看到志工愛護地球、疼惜大地的心念,心中充滿了感動!碧金心中納悶,怎麼會有這樣的志工?完全沒有薪水,卻把事情做得這麼認真、這麼完美!

環保志工們不嫌髒臭,落實垃圾分類,惜福愛物,疼惜大地的心,讓碧金要把這一份的感動化為行動:「我要參加慈青社,還要帶領更多的同學,一起來做環保,為地球盡一份心,讓世界更美好!」


洪美麗師姊(拿麥克風左)及詹玉英師姊歡迎大家。 [攝影:黃格致 ]

劉書雨小朋友(蹲著),恭敬地奉茶。 [攝影:黃格致 ]

洪素如師姊(右),示範幸福袋做法,讓阿嬤跟著一起做。 [攝影:黃格致 ]


來自大陸廣州的交換生謝碧金,恭敬地奉上餐盒給大林心蓮社工黃惠萍。 [攝影: 王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