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日期:2016/04/30

慈濟五十經藏演繹 感恩我在
魏子怡、白雪蘭、黃愛惠臺北市關渡區 報導


「慈濟五十,生日快樂!」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2016年4月30 日,兩百六十位演繹志工在關渡志業園區及全省其他九個道場,與花蓮靜思堂同步連線演繹《慈濟五十.行願之路》及《無量義經》中的〈德行品〉、〈說法品〉,帶領民眾了解慈濟五十年來,篳路藍縷所走過的每一個腳步。


慈少學員陳冠霖年紀輕,演繹中所有蹲、跪、坐的動作毫無困難,他說:「比起之前『行願』的演出,這算是輕鬆的了。」 [ 攝影: 鄭世漳 ]


「慈濟五十,生日快樂!」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2016年4月30 日,兩百六十位演繹志工在關渡志業園區及全省其他九個道場,與花蓮靜思堂同步連線演繹《慈濟五十.行願之路》及《無量義經》中的〈德行品〉、〈說法品〉,帶領民眾了解慈濟五十年來,篳路藍縷所走過的每一個腳步。

在莊嚴的《開經偈》唱誦中揭開活動序幕,之後《慈濟五十.行願之路》音響縈繞整個佛堂,法海區呈現出一層又一層高低起伏的海浪,搭配著舞台區影幕上,從早期證嚴上人帶著志工在湍湍溪流中,堅定邁開步伐涉水、推車、扛米……一幕幕歷史照片、影片,帶著大家回到時光隧道。

十年前,陳瑜敏因參加手語班而結識慈濟;多年前,她腳踝受傷開刀,右腳若沒墊高,走路還會微些跛跛的,演繹時她努力練習、跟上進度,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她說:「有些蹲跪的動作比較卡,調整一下姿勢就好了!」

看到影片中慈濟人跋山涉水救災的畫面,讓陳瑜敏感動地表示,慈濟人為了幫助人,不管環境有多險惡多艱辛,都一一克服,這樣的勇氣實在讓她很敬佩,也是她要學習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從小在善的環境下長大,兒子吳奕震從兩歲多開始,瑜敏就帶著他參加各種慈濟活動,也邀約他一起入經藏。

今年讀國一的奕震,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彩排,細細體會慈濟人的精神,他說:「每次到園區,都會看到一張眾人推車的照片,因此演繹時再看到此畫面印象深刻,覺得慈濟人不畏辛苦的精神,令人佩服。」

土耳其大地震後不久,臺灣也發生驚世的九二一地震,但慈濟人並沒有因而停止對土耳其的援助,有些在土耳其賑災的臺灣人雖心繫家鄉災情,但還是留在當地協助災後事宜,奕震聽到的當下覺得很感動,希望未來也有機會付出。

◎ 感謝我還在

土耳其地震、921地震、八仙塵暴影片……一段段影片記錄著慈濟人聞聲救苦,湧地而出拔苦予樂的景象,正如德行品經文中講述的「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

早期慈濟的活動,甯筱雯會參與過,但透過演繹她了解到慈濟五十年的歲月,從草創時期一步、一步地走進慈濟大藏經。

筱雯說:「唱到『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 隨病授藥……』這句經文,我覺得就好像慈濟人遇到災難時,如大醫王隨病授藥,視地方不同的需求給予協助;就像是天主教,也會幫他們蓋教堂,那種因地制宜、不分宗教種族的愛,真的很偉大!」

此次參加演繹,讓筱雯感受到時間真的不夠用:「上了一整天的培訓課累了,有時會想偷懶,還好最後還是有去練習!」「雖然身體累,但心裡卻更踏實了!」甯筱雯開心地說。

慈少學員陳冠霖年紀年輕,對所有蹲、跪、坐的動作毫無困難他說:「比起之前『行願』的演出,這算是輕鬆的了。」

三年前因慈少圓緣因緣參加了「行願」演繹,那時學長告訴他:「穿上這身慈少制服,就要有所改變。」他在這一句話的鼓勵下開始茹素,冠霖說:「其實以前就不太喜歡肉的味道,現在吃素對我來說很自然很輕鬆!還好,媽媽那邊的親戚也有人吃素,所以家人沒有反對。」

他是九二一大地震那年出生的,對德行品中災難的畫面特別有感受,他說:「雖然那一年我才出生,沒有印象,但是很感恩還好,我很平安,現在才能在這裡。」

◎ 自淨其意

今年參與培訓的許凱君說:「這次演繹的『說法品』跟『德行品』,我先透過電子書去了解這兩品經義,及所要呈現出來的意義。道氣很自然就會呈現出來。」

曾是慈青的邱瑋民以前從沒讀過經文,因為參加《無量義經》演繹開始認識佛法。他主動參加法華經讀書會,經由演繹他了解慈濟五十年難行能行的善行。他說:「演繹需要大的肢體動作,但是一點都不覺得累,演繹滿滿的感動,讓我覺得很充實,也忘記了一整天工作的疲勞。」

經藏演繹種子葉美慧,希望透過演繹能讓更多人了解,慈濟五十年來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她表示,入經藏邀請更多會眾透過電子書、讀書會,及一張張的慈濟歷史照片,讓慈濟人找回當初走入慈濟的感動與初發心,即使遇到困難依然能難行能行、行大乘。

◎ 輕安自在

為了不讓年長及肢體動作有困難的志工,錯失入經藏的機會,特地規劃「輕安區」,讓更多的人可以同聲聞法,一起體會經藏演繹的法喜與感動。

沈慮絹負責淡水區組裡大小事務,盡心盡力,一聽說輕安區需要菩薩共同成就,馬上排除萬難率先報名參加,她說:「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躬逢慈濟五十周年,一定要把握這個殊勝的因緣。」

地水火風的災難畫面將沈慮絹帶回十多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當時親自參與鋪連鎖磚的她,再次看到這樣的畫面特別有感受,她說:「付出就會有感動,我們是用行走過歷史!」

投撲滿的影片在德行品中播出,讓楊金倫想起五十年前,慈濟功德會就是以五毛錢竹筒慈善起家的,她說:「小錢可以行大善,當時就是靠著一個個家庭主婦,買菜的五毛錢,幫助了許多困難的人!」

楊金倫加入慈濟二十多年,能在輕安區演繹的她說:「這是我最大的榮幸啊!在慈濟裡越做越法喜,我會繼續下去。」

◎ 找到回慈濟的路

八十二歲的邱劉金花,一早七點多就來到園區,全程參與活動一直待到下午四點多才離開,邱劉金花表示,在大愛台成立之前就是慈濟環保志工,大愛台興建時她也有去幫忙洗菜、撿菜,因為年紀漸大……有一陣子沒到園區了,今天來大家都很照顧她,感覺很熱鬧、很開心。

林倩如半個月前來園區參訪,得知今天有五十年周年慶活動,她許久沒參加過慈濟活動,特地前來了解慈濟的近況。她的父親曾經參加水懺演繹,不幸今年三月往生,她說:「我閉著眼睛聽上人講話,眼淚一直流下,感覺我跟爸爸越來越接近,有被愛、回家的感覺。」

5月1日,林倩如要來參加浴佛,還一直問:「那五月二日有什麼活動?」一場演繹讓她找到回慈濟的路,她期許自己只要有機會,要多多來此了解善知識。

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在這難行能行的感恩日子,歡迎民眾前來慈濟社區道場,了解慈濟五十年來,篳路藍縷所走過的每一個腳步。


志工楊金倫表示,可以在輕安區參與五十周年入經藏覺得萬分感恩,她說:「這是我最大的榮幸啊!在慈濟裡越做越法喜,我會繼續下去。」 [攝影:魏子怡]

「慈濟五十、行願之路」將歷史照片、影片與《無量義經》作結合,印證慈濟五十年來,篳路藍縷所走過的每一個腳步。 [攝影:林宗興]

兩百六十位菩薩與花蓮靜思堂同步演繹《無量義經》。 [攝影:李政明]


一場演繹讓林倩如找到回慈濟的路,她期許自己只要有機會,要多多來此了解善知識。 [攝影:李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