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姓名:吳宗霖
投稿人系級:東華大學物理系
 
竹筒歲月
 
 
竹筒歲月
明天就是和平紀念日的日子了,同樣平日匆忙的心情與腳步,又讓我在路上遇到了S。
S是我的物數助教,印度人,每次見到他總有說不完的話,或許就因為他是異地人,來到台灣心中總有濃濃鄉愁,欲找人傾吐,他為人親切和藹,每次課堂前總會寫信鼓勵大家,物數考試大家一片荒蕪的時候,總會細心在課堂解題,他是我看過最熱心的助教。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已三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過去白居易的感嘆輪轉至現在不襟脫口而出,和平紀念日是我與S約定去慈濟靜思堂的日子,事隔干年,再度回到過去曾待的地方。
在火車上,轟隆隆的聲音在耳中振鼓著,看著窗外千變一律的旋律,催逼著我過去曾經離開過的回憶,心中沉著一股壓抑的氣息,彷彿心中有數不盡解不開的結團簇在一起,,S問我為何加入慈青?莞爾之下,也不知從何開始回答起。或許今日雪泥鴻爪,能再找到心中答案。
他拿著我的慈青手冊,那是去年參加營隊時的手冊,看了半晌,我們溝通許久,因為這對我來說是有點困擾,對於一個外國人,我不知道如何解釋佛學的禮儀與精神,不過聽他連聲稱讚「I love people 」我算是鬆了一口氣。
轉瞬間,突然想起手冊當中後面的筆記,翻開來看密密麻麻記錄著去年在醫院志工營隊的日子,腦海中烙印的是一位慈祥的王師姑,印象中他每次為病人摺熱敷玉巾,粗糙的手,不嫌辛苦,臉上不減他的招牌微笑,每次陪著師姑來看師伯作復健,看他們鶼鰈情深,羨煞旁人,其他師姑伯總會稱羨幾句對我說:「將來取媳婦就要這種的拉~」聽完笑笑的連連稱是。
前幾年前,師伯在大陸深圳工作幾年,在當地招集許多善心的人,一起在當地做居家療養院關懷,不遺餘力。前幾年要回來台灣路上遭逢車禍,一塊大石壓垮車廂,全身粉碎性骨折,在吵雜復健室裡,我緊張的聽著,後來呢?我問:後來就開了三次刀,第三次在台灣。事隔至今日,那份驚訝恐懼、婉惜參雜在心中難以褪去,最後幾天師姑送予我幾張靜思語,鼓勵我努力精進,沉甸甸的夾雜在書裡,格外令人雋永。
我記得了,我詳細記清楚了!
總是雀躍的告訴S,曾經在靜思堂裡,所辦過的活動,還有曾經發生過有趣的事。S或許不太了解,不過也隨著我的喜悅隨之起舞。沒錯!在同樣的二月,我們慈青一起辦的迎新茶會,我們走在靜思堂裡走著。還記得那時我工作人員當的是隊輔,當時我們學校的澎學姊帶著我們大家一起玩猜謎遊戲,只記得大家彼此在背上貼上小紙條,問答後互相寫在背上,玩得不亦樂乎,而最後孝親感恩會,戲劇演出實在是太感人了,回去都說忘記帶衛生紙,哭得唏哩嘩啦,哈哈~我和S一起說笑著。
每次走在靜思堂裡都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試著走過每一個角落,撫摸每一個印記,嘗試記下這裡每一個音符,在心中迴旋的腦海中靜靜的播放,彷彿一切景象皆映入眼簾當中。靜思堂理主要是由大理石所製成,外觀更顯典雅肅穆,宏偉的講經堂,支柱矗立直接寰宇,一進去便可看到佛陀問世的幅景,讓信者瞻仰祈福。兩旁對稱的木椅古色古香,更顯道場的莊嚴。
作家李黎曾經去過印度泰姬瑪哈陵,為偉大建築而震懾,而我會對於靜思堂每一分事與物而有所回憶興嘆。
多少世紀消失在陰影裡
那大理石依舊向星空嘆息:「我記得…」
念著念著,心中隨著著泰戈爾詩中情緒馳騁在這當中,在這裡同樣的有著每個人共同的回憶。
我與S看完慈濟簡史之後,彼此沉默了半晌,原來這當中有需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他指著台前後方的竹子說著:「Bamboo」他想告訴我的是,慈濟醫院建立的經過,並不是偶然的發生,而是每一個人用一分一毫的積蓄所累積起來的,我又再次感到一鼓震撼,人的力量真不可思議。
走在一樓往二樓階梯,牆上掛滿一幅幅慈濟人的照片,在這裡看到的是每一個人的堅持,恍惚的感動,漸漸的每一張照片都在眼中逐漸模糊了起來。
記得大一的時候,與學姐學長一同承擔著機構關懷的活動,五月是天下母親的生日,我們陪著爺爺奶奶一同唱著生日快樂歌,他們的臉上難得展開過去以往的笑容,人生其實可以很簡單很快樂,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陪伴,一種依畏。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比著手語,他們的眼淚,瞬間淚汪汪的崩了出來,每一次都是一份感動,還有說不盡的故事。
帶活動的時候,總是鼓勵著它們,帶給他們快樂。拿著一張圖到他的眼前,總是會問:「阿嬤,這是什麼?」或「阿爸,這是蝦米?」他們總是會樂於回答,從每個人身上幫他們找回價值感,原來他們視力還很好喔~他們回答得樂此不疲。
只因為他們失去了家人陪伴,有的家人時常在外工作無法長時間照顧,或貧病交加,把他丟在療養院棄之不顧。社會的現實,年長人的心理會如此想呢?這樣的問題一直掛在心理,人與人之間最需要便是一種體諒,那是我們的堅持,在慈青學長姐也同樣是一份堅持。這更驅使我願意留下來成為這裡的一份子,成為一位好的慈青。
或許我可以回答S之前的問題,加入慈青是學習一份體諒的心,從當中見苦知福,這讓人生更加充實。
大學也即將過一半了,一聲在慈青暫時的道別,將積極踏上社會的道路,我不忘過去在慈青學習的理念,將之實踐。
這或許並不像張愛玲筆下世鈞與曼貞的愛情,我們回不去了!簡單的幾句,而是延著這個道路,包含著對未來的期待,S同樣會與我同樣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