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姓名:國立宜蘭大學 / 蔡季霖
投稿人系級:
 
「水月非月」之我見
 
 
某一日,陪著學弟回花蓮參加社區營隊共修,藉著這次因緣,也想讓自己好好沉澱一下雜亂的心情,於是,一人漫步在靜思堂裡...

回想起過去一個學期以來,少少的幾個人硬撐著應該是很多人一起合力來做的事,然而,卻因為某些人與事的逾越和情緒化的考驗與作為,讓自己只要遇上類似的情境,儘管是歡樂的氣氛,自己的心情也會低落到谷底,更不用說合作做事的時候。

可是心中仍清清楚楚知道,自己這樣子是不對的!我一定要跨越這個煩惱,於是我走進了靜思書軒…

踏進書軒之後,看到第一本書的封面及簡介,雜亂的心中立刻浮現出一股難得的清涼;就像是在乾枯難耐的沙漠中得到一杯水,猶如一句靜思語:「青山原不動,白雲自去來。」

平常遇到好事會快樂,遇到壞事會生氣;生氣的時候,又需要好事來讓我們恢復心情,如此反覆,處處心隨境轉。

而這句靜思語說到:「我們的自性像青山,如空中的明月;而快樂與悲痛像是空中的雲、水裡的幻月,何不讓它來去自如!在雲底下仍能透徹出青山般的自性,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啊!」

書中亦說了一個故事:

「老師父命小沙彌到寺外的地上播種。」小沙彌播種的途中吹來了一陣大風將種子吹走,小沙彌驚慌的告訴師父。

師父說:「就讓風吹走吧!」

當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雨,沙彌擔心的告訴師父:「種子要被雨水沖走了!」

師父又答到:「就讓它被衝走吧…」

一星期之後,寺外的土地上到處長滿了青草,連偏僻的牆腳都有;看到這幅景象,小沙彌歡欣鼓舞,老師父微笑視之。

平常人如同小沙彌一般,心隨著風雨起伏;而老師父的智慧,看透因緣,是真正的輕安自在。

「忍辱」 -- 容忍讓自己不愉快的人事物;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門功夫。

要從忍耐變成善解更是必須的;難忍的事若是由身邊的人造成的,一如師公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對沒有關係的人可以付出愛心,然而對志同道合的夥伴無法善解時,真的要忍!冷靜下來後,會發現錯的是自己。如果我可以愛別人,為什麼不可以愛自己的夥伴。

輕安自在的一個方法 --「隨緣;不是隨便、消極,而是積極把握因緣,並且能自在放下。」

看懂了這些道理,可是,我遇到事時亦無法絕對的放下。

「眾生」 -- 眾緣所生;我,因為許多的因緣來到這個世間,成長到現在,如何視因緣而不見?要怎麼做?我想師公、師父、學長學姊、爸爸媽媽已經教過了我們。

我們要像一個剛開始學寫字的孩子,在心裡開始學寫感恩、知足,一筆一劃…

「出生」和「死亡」是二個車站,期間,我們來來去去;財富、榮耀、悲傷、痛苦彷彿都是車窗外的風景,夙呼及過,在這車上唯一有意義的事就是 -- 對同車之人伸出援助之手。

感恩過去,能遇上這樣的好因緣,給自己心靈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