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從頭│蓮花處處生│我們的默契

 

蓮花處處生──各區慈青發展史

   一切因緣生、因緣聚、因緣成。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新竹發跡成立後,北區、中區、南區...各地
   風起雲湧,終聚成一片美麗的藍天白雲。


北區
  慈青在新竹地區萌芽之後,很快地傳播到了北區。民國八十年慈青第一梯的義工隊(後來才由 上人正名為"志工隊"),就有台大的同學參加。在台大晨曦社設立了慈濟組,由陳祈森、馮文慧等學長的發心帶領。在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台大晨曦社有二十四位慈濟組的同學,回慈濟醫院當志工,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民國八十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因緣成熟,「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在台北分會正式成立。

   一直到了民國八十二年,才開始區分為「北區」與「中區」。台大的邱定彬學長出任第一任北區副總幹事。因為北區學校眾多,甫一成立,便有十餘所學校的青年學子紛紛響應。第二年,北區慈青更在台大黃芳淇學姐與師大李燕綺學姐二位執秘聯合領導之下,以更穩健的腳步持續成長。此時,藍天白雲在近三十個大專院校中飄揚。

  
桃園區
   話說八十年時,一群元智工學院的教授、職員及學長,因為十分認同慈濟,便向 上人請示,在元智工學院校內正式成立「慈濟社」,為當時第一個擁有慈濟社團的大專院校。由於當時慈濟大專聯誼會尚未成立,且由於地緣關係,所以只能跟隨桃園地區的師姑、師伯做居家關懷及共修活動,藉此間接獲得慈濟的訊息。直到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後,同學才有機會參與志工隊、生活營,也因此才漸漸和其他學校慈青同學有交流活動。

   八十三學年度下學期期初,由蘇心庭學長邀請桃園區各校慈青聚會,此為桃園區慈青的第一次聚會。在推展的過程中,各校同學有鑑於與聯誼會的資訊傳達管道不足,便希望成立桃園區,於是推選鄭豪文學長為區聯絡人,並開始籌備區的運作。

   桃園區在學長、學姊們的點滴用心下,終於邁入第三年,也總算在這一年(八十六學年度),將由原先的籌備區正式升格為聯誼會的第九區,在第一屆的副總幹事李欣潔學姐的帶領下,除了常態性的區活動、榮家訪視、淨山外,希望能加強同學對慈濟的體會,藉事練心,把慈濟清流散佈校園。


新竹區
  「新竹區」可以稱得上是整個慈青發展之源頭。最初由張子貴師姐在清華大學以茶會的方式,向同學們介紹慈濟,這是慈青萌芽的開始。之後,交通大學的蔡宗宏、李文忠等諸位學長,因緣聚會回到慈濟醫學院當志工,在返抵學校之後,便開始積極的散播慈青的種子。此時,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已漸具雛型。

   在潘勁成學長出任慈青第一任總幹事時,新竹的大部份人力都還是集中在全省的會務推動。有鑑於慈青傳承發生青黃不接的情況,王佩茹學姐特針對新竹區的慈青,籌劃了「生活感恩營」。並藉由這次營隊的舉辦,引領出許多有心的學弟妹們。 接著,陳伯森學長及顏秀雯學姐相繼接任新竹地區負責人。此時,新竹區獨立運作的模式逐漸成型。

   緊接著,林怡君學姐出任新竹區第一任副總幹事,新竹區正式掛牌。


中區
  在八十一年時,東海大學張榮攀學長藉著媒體資訊得知慈濟這個團體,因此結下了這個善緣。到花蓮參加了志工隊之後,藉著宣傳單,致力散播慈濟的訊息予中區各大專院校,聯合委員的子女,利用假日聚會,或  上人行腳至台中時,舉辦活動,以跨校性組織舉辦招生茶會以及第一次迎新宿營。

  於八十一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在熊毅學長擔任第一任副總幹事之後,即以東海、靜宜、逢甲、中興、中山醫為主體,開始推廣慈濟清流;當時以校為功能組之基本單位,便於聯繫與溝通,而且校際間沒有分野,整體慈青感情融洽,形同一家人。

   有鑑於慈青在中區發展甚為迅速,原本以四校為主體的組織架構不合時宜,所以在八十三學年度由第二任副總幹事黃宗仁學長,適度調整各功能組中負責之學校的分配,將以往由區主導的活動取向,逐漸轉變為各校獨立發展的型態;同時也首次出現校輔組織,輔助發展中的學校。

  回首中區發展的足跡,已由原先的四所學校增加至二十所學校,如何將慈濟清流落實在各校園裡與整合區內的發展方向,乃是慈青當務之急;在八十四學年度由第三任副總幹事邱國力學長以分區紮根的方式來著手,徹底做好經驗傳承的工作。


嘉南區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九日,南一區慈青在蕭湘樺學長發心領導之下,正式成立。於此同時,淑照媽媽、春月媽媽、素霞媽媽等幾位媽媽也受聘為南一區的輔導媽媽。於是,輔導爸媽與慈青,共組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攜手成長,成了南一區最大的特色。


  在嘉義方面,亦有蕭心怡同學持續帶領同學跟著爸媽去訪視、聚會等...。到第二任副總幹事許豪仁同學時,本區已發展出固定的榮民之家關懷、資源回收、慈青聯誼以及親子壘球賽等活動。慈青與輔導爸媽感情之密切,若親子、若師生、亦若知交。甚至每位慈青幹部的家庭,也是輔導爸媽關心的對象。

  目前儘管人數漸多,與爸媽緊密配合互動方面,依然不變。


高雄區.屏東區
   高屏地區雖然很早就有慈青,但僅限於少數的幾位,直至高雄的委員--陳幼卿師姑(中山大學迴馨社指導老師),在八十二年帶領了十多位中山的同學回花蓮參加暑期的志工隊。因緣聚集,成立南二區(高屏地區統稱),由中山大學林耿平學長任第一任副總幹事。

  由於南二區地處南臺灣,訊息取得不易,同學依然精進不懈,緊緊跟隨師姑師伯的腳步。經過第二任副總幹事胡智傑、第三任副總幹事莊大輝的努力,再加上高雄分會設立,對南二區同學活動推展、共識的凝聚有莫大的助緣。區務逐漸蓬勃成長。

   此後,隨著加入慈青的同學逐日漸增,故於八十五學年度起南二區正式分為高雄區與屏東區。


花蓮區
   花蓮師院慈青本為佛學性社團明道社的一份子,追溯到民國六十三年,花蓮師院便已開始參與靜思精舍的發放工作。而直到民國八十三年暑假,經由精舍恂師父引進與介紹,開始有游萱學姐、詩媛學姐、秀青學姐、勝嘉學長參與志工隊。藉由營隊的參與,逐步將慈青帶入花師校園中。在民國八十四年,在首任社長茵慧學姐的領導下,於花蓮師院成立慈青社。

   在八十一年慈青寒假冬令營舉辦過後,慈濟護專由孔群學姐和嘉倩學姐等的努力下,藉由校內茶會的舉辦,以及與師姑、師伯間的互動,進行一連串的校園慈青紮根工作。因為地處花蓮,常常可以回到靜思精舍尋根,或是在顏師姑的領導下,進行居家關懷。在民國八十四年,呼之欲出的慈青社,同時在慈濟護專與花蓮師院同步成立。

  民國八十三年,慈濟醫療志業的先鋒--慈濟醫學院也正式對外招生。現任職於慈濟醫學院人文室的資深慈青張榮攀學長的帶領下,在民國八十五年三月,慈青社宣告成立。


台東區
   台東縣位處台灣的東南方,由於早期交通不發達,因此在發展上自成一格,處處可見自然原始風貌。區內目前只有一所大專院校即是--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為培育未來國小教師的搖籃。

   在各種因緣的促成下,台東師院有幸接受慈濟文化的洗禮,於民國八十四年成立慈青社正式步上慈青這條菩薩道,並與花蓮、宜蘭併為東區,開始參與整個慈青會務的運作。

   然而台東與花蓮聯絡不易,每次月報皆須派人往返奔波,在顧及事務運作的時效性及同學的舟車勞頓之苦,於民國八十五年二月六日東區幹部大會中,經總幹事王佩茹學姐裁示,將東區分為台東區與花蓮區,以便使本會的訊息能更迅速貫徹至各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