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履足跡
 
層層接棒,傳承希望
 
 
醫病間「五點」之約

一位年輕的血友病患者前來花蓮慈院就醫。他曾在一年中掛急診高達五百六十一次,嚴重時連關節都會出血疼痛;身體的病痛加上心裏的苦,讓他有過輕生的念頭。石明煌副院長以「五點之約」鼓勵這位年輕病患,終使他對自己重拾信心,不只健康狀況改善,也找回對生命的熱愛。

「病,是人生共同之苦,不分貧富;也不是老人專有,年輕人也有病來磨的時刻。」上人於早會時嘆言,人受病苦折磨,就如躺臥在《地藏經》中所說的「鐵床地獄」一般,在大火燒熱的鐵床上痛苦哀號,苦不堪言!

「這位年輕人的苦,不只苦在身體有病,更苦於無人能體知他的苦。」上人表示,石副院長用心陪伴,不唯用藥醫身病,也針對其無助惶恐的心理做治療。

石副院長常常跟他聊天移轉痛感,與他建立感情,然後開出「五點之約」──

一,要對自己的病情多了解一點:石副院長詳細對他說明,讓他知道自己目前面臨的症狀是病程之一。
二,對自己的治療多了解一點:向他說明種種藥物的功效與副作用,醫師會評估最佳的治療方法。
三,對自己好一點:不要有輕生的念頭。
四,對石副院長好一點:面對常態的疼痛,不要對醫師過度依賴,要學習自己處理。
五,對大家好一點:希望他好好養護身體,回報社會。

上人指出,為命所轉的命運,就是隨著業轉;讓心思隨著「我病了,病得很苦」的一念而沉淪。良醫是病患的貴人:「《無量義經》經文提到:『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大醫王對症下藥,不只是療治病患身體的病症,更要理解其心理,悉心輔導、教導他愛惜身體。石副院長耐心幫助病患建立起信心,如今,患者病情與生活都穩定了。這樣的良醫,真是活佛!」

上人強調,苦,苦在不調。氣候不調、大地不調,就會產生許多災難;一旦有災難,人就受苦。「天地、社會、人的身體等若皆能調和,人間就無苦;而欲使諸事調和,人人都有責任!」

一寸都不能偏

各大專院校慈青社新任幹部把握暑假,回到心靈故鄉共同學習、精進成長,自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參與「暑期初階幹訓營」,於今圓緣。上人示勉,知福惜福,還要能再造福;勇於承擔,在慈濟道上永不退轉。

「不知福、不知足的人,才是世間最苦的人。」上人勉勵年輕幸福的一代,要學習為苦難人付出的慈濟人──他們或許自小吃苦、日日為生活奔忙,卻能發心立願造福人間;雖然不曾享福,卻都能體知「健康就是福」,健康而有餘力幫助他人,才是真正的幸福。

上人勉慈青要效法慈濟委員的精神:「慈濟志業廣布國際,何處有災難,『藍天白雲』身影就會出現。對於不同膚色、種族、宗教、國界的人,都當成家人,以天下蒼生的幸福作為目標,實踐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就是履行佛陀教育。」

佛陀雖貴為一國的太子,集眾人愛寵於一身;但他看到、體會到別人的苦,決定離開小家庭,投入普天之下,以天下人之幸福為己任,為芸芸蒼生尋求解脫之道。上人舉此說明,一般人唯有苦在己身,才會希望解脫苦;然而佛陀偉大之處,就在於苦不在己身,但他以同理心體會芸芸眾生的苦──除了天災人禍使人悲苦,還面臨人我是非、愛恨情仇的拉扯,使心靈痛苦;生於貧窮、飢餓、瘟疫之地的人生也非常苦……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就是佛菩薩的心情;因此為眾生拔除痛苦的心很殷切,期待普天之下,人人都能得到幸福,平安快樂。」

然天下之大,濟世之事無法一人為之,需要眾人合心齊力;欲救世拔苦也無法速成,需要代代傳承。上人敦勉:「慈青是慈濟的希望、是社會的希望,也是人類的希望。大家要發心立願承擔!」

上人殷殷叮嚀慈青們要自愛、照顧好己心,堅定人生目標,向學長們看齊、跟著慈濟人為社會人群付出,「行在慈濟道上,一個渡一個,要跟緊,一寸都不能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