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5

靜思少年
班級經營守則與運用
台北市瑠公國中林淳真老師
  
最近, 我認真地思考:我是怎樣走過來的,一個人一生的際遇會怎樣,要做什麼事,會遇上什麼人,是否冥冥之中已註定好了呢?
我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一個能發揮生命功能去幫助別人的人。
國中導師----開啟小女孩的讀書夢---也改變我的一生!
老師的身教 言教----影響一生的生活準則。
長輩的叮嚀:「 把老師當成志業,而不是把它當成生活的工具,為志業而從事教育,人生才有價值,若只為生活而從事教育,人生就很平淡無奇。」
教育學家說:「每個孩子都有其日月明燈,幫助每人願意站起來,醒覺其能力,喜歡他自己最重要,不管他做什麼,每個人的根性,因緣都不同,老師要如太陽一樣,花草都照射到,並且普降甘霖,老師不能令甲變成乙,也不能把乙變成丙,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才能,才能成功!」
要教人如何走----自己就要先走!
在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氣質的培養!
老師是孩子的模,什麼樣的父母,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老師也是。
老師是啦啦隊長----隨時給孩子掌聲—--具體描述孩子的優點。
老師要有開闊的胸襟,去點燃孩子心中的明燈,鼓勵他接納自己,為自己負責,面對事實,更要知所感恩。
一生中能遇上幾位好老師,是我的福氣。
回憶往事,是讓我重新咀嚼老師對我的愛,這些點滴在心頭的「愛的存款」 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踏腳石,助我度過許多難關。
今天我也是國中老師,我也要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一個能發揮生命功能去幫助別人的人!
一、 親師生溝通,成果結實纍纍
(一)學校日喜相逢:學校日家長座談會。
  1.鼓勵家長都來教室坐坐。
  2.師生一同佈置教室,表演手語歌歡迎家長光臨。
  3.家長自動準備甜點、小菜話家常,非常溫馨。
(二)電線教育:擔任導師期間,利用電線教育形成綿密網:
1.期初:國一入學前的暑假,詢問有無疑問。
2.期中:需關懷的孩子、或家長忙於工作、單親家庭、人際關係 不良者---。
3.不定期:近日表現有異狀,甚至段考前的關懷。
4.寒暑假期:填補家長忙於賺錢、無暇照顧孩子,也宣揚教學理念。
(三)班級家長聯絡網:家長間彼此有聯繫,協助老師關懷他人。
1. 請自願的家長,一組長聯絡5人協助老師處理班務。
2. 家長們彼此消息互通,一起做好事,或投入班級園遊會,分工合作,成效良好。
(四)家庭聯絡簿:小兵立大功,掌握學生全部生活學習動態。
1.上半部是抄寫功課,備忘錄,作息表,今日成就,每日一句,上學,返家時間,家長,老師簽名。
2.下半部為日記,內容:週一:生活檢討或回應家長老師的信,週二週會演講記錄。週三:上課日記。週四:每日一句生活實踐及反省檢討,或讀書、剪報心得。週五:親子專欄,家長寫,內容不拘。
3.國三時,為掌握學習動態,當作教室日誌、家長陪讀紀錄。
(五)「親子專欄」:老師每週一信,家長亦同。
1.老師每週一封「情書」給親愛的家長、孩子,苦口婆心,字字真 情,撼動忙碌的家長,拉住狂飆的青少年,使之融入大家庭中。
2.家長寫信:如孩子在家的表現、生活、讀書、做家事、交友,屬 於全家的大小事均可。
3.國二時有位孩子的父親中年因病往生,其母寫下:「孩子的聯絡 本留下父親的遺墨,是家中珍藏的寶物之一,老師有心的安排,讓我 們家減少一些缺憾。」看到此,令我眼眶紅濕。
4.此一主意來自國文課林良 父親的信,用寫信方式,和孩子輕鬆談天,既無情緒,又無面子問題,練字、習文,增進親子情感。
5.最重要是給孩子以身作則典範(家長也有功課),和陪孩子成長的記錄,給孩子美好回憶。
(六)家庭訪問:因應學區家長工作屬性,配合家長的時間,老師到家與家長互動。
1.本校學區的家長大半都屬勞工身份(或販賣小攤),日夜工作時間不定。
2.探望生病的孩子,告知同學上學情形;令他安心,給他力量。
3.清寒生的家訪協助、搬家或轉學生的隨時關注、中輟生的支援、關懷、鼓勵。
4.從家訪中,更清楚得知孩子的家中狀況,必要時才可幫助孩子及家長。
(七)「班刊」我們這一班:
大力鼓吹認真寫日記,就是為編輯「班刊」,一學期用完二本聯絡本,三年共用十二本。孩子、家長日記內容,編印成一到十集班刊,是最佳畢業禮物。
(八)班級生活照片檔案:紀錄孩子與家長三年成長痕跡。

1.有活動就有照片,從剛入國中的第一天起到離開學校止,共製作 六大本生活檔案簿「愛在春風裡」,留下青春歲月的成長足跡,從初 嫩到青澀,都可自臉上顯露無遺。
2.老師撰寫文字圖說,家長製作成檔案,是班刊圖片的來源和佐證 資料,使班刊「文」「圖」並茂,功不可沒,真是始料未及。
3.學生個人製作「成長紀錄」,蒐集三年來聯絡本、班刊、作業、 獎狀、公共服務證明卡、重要紀事等,以備國三推甄時用。
(九)班級活動錄影帶:留下活動影片紀錄。
1. 用V8攝下大型活動,如出遊、參觀美術館、學藝競賽、班際體育比賽、教室佈置、得獎時刻、家長蒞校座談會……等。
2. .畢業典禮當天,全班家長師生坐在教室觀賞,彷彿走入三年來的時光隧道。
(十)家長愛心服務時間:家長走進教室,協助老師,與孩子共同成長。
1.家長投入班務,協助老師及送來聖誕樹,裝飾節日氣氛,打字列印唐 詩,成語貼在文藝櫥窗,協助站交通崗。
2.鼓勵家長化「小愛」為「大愛」:比賽後的熱湯、冷飲、甜點、節慶 宴會,和陪伴參訪出遊等,奉獻時間,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十一)親職教育講座:鼓勵家長再進修學習,成為E世代的稱職
父母。
1.國一時老師買來「傾聽孩子的心」,「伴隨青春六講」給家長孩子閱讀,並請家長寫心得分享。
2.鼓勵參與校方舉辦親職講座,或名家名嘴剪報影印、心得列入班刊。
(十二)期末聚餐:一家一菜,將大家的愛串起來。
邀請校長主任老師家長列席享用,家長可和老師面對面暢談孩子在校情形,也是家長結交同班孩子的父母為朋友的契機。

二、學習輔導
(一)多元化的教學:
1.佈置教室。「身教」「言教」也需「境教」,用靜思語好話佈 置,主題:國一:愛心園地;國二:快樂201;國三:愛在春風裏。
2.訪問住家附近的清道婦,學校中默默的一群,家中煮三餐的人、 和勞苦功高的父母,學習做家事。
3.鼓勵積極參與學藝競賽,如:詩歌朗誦、優良學生競選、體態競 賽、語文、數學、電腦、美術、音樂、體育競賽等,都有良好的成果。
4.將課本文字化為實際體驗,如吃冰的滋味、吃西瓜汁水淋漓、拜 會作者、參訪,志工服務社,達到教學良效。
 (二)班級親師生聯誼—知性之旅。
大家庭遠足,從計劃到出遊均由家長分層負責,三年中,足跡遍及中、北部。
(三)創意家庭聯絡簿:三年用完十二本,是國中三年的成長足跡,孩子說是「傳家寶」。
(四)班級讀書會。
1.成立班級圖書櫃:鼓勵閱讀習慣的養成,有讀書心得筆記,或上台報告分享。
2.一套240冊的漫畫書,慰勉孩子多坐下看書,減少打鬧。
(五)拜訪作者。
1拜訪作家:配合國文課本,那默默的一群(作者張騰蛟先生),體會作家寫作的本意。
2拜會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參訪胡適紀念館(第四課母親的教誨),這都是鼓勵孩子認真準備考試的獎勵。
3.請教生態專家裴啟瑜先生:介紹有關虎山溪一帶生態溪澗、動植物、鳥類、愛家愛鄉、愛自然等知能,從小培養親近大自然的本能。
(六)製作班級網頁
1.五年前在資訊化來臨時,培養電腦打字編輯能力:讓孩子感受由原子筆變成鉛字的喜悅。
2班級網頁設計,巧思名目: 有班級人物誌,個人嗜好;最「佳」、「大」、「小」、「會」…人物特寫;師、親、生的回饋,也有動畫,內容琳瑯滿目,三年中,每學期都得優勝。
3.國三時,又獲選優勝代表學校角逐「臺北市89學年度班級網站比賽」榮獲評審獎,孩子推甄可加分,老師也同享光榮,記嘉獎乙次。

三、生活指導
(一) 將靜思語教學融入生活課程。
1.將靜思語好話融入國文課程教學和班級經營中,發揮廣大效益, 深獲家長好評,得以出書;應邀到各地演講。
2.接受慈濟月刊訪談、拍照,將刊登文章與同事分享,也給全班一 人一本月刊帶回珍藏。
3.畢業生來校提到,上高中後自己的國文分數是全班最高,段考寫 作文,也隨手拈來靜思語佳句套入文中,每每成為同學羨慕對象。
(二) 班級職務分工,全班都是「長」。
  1.職務分工,務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有職務代理人制度,使班上事務不因缺席而卡住。
  3.訓練每人的辦事能力,培養自信心。
  4.體會當股長、小老師的辛勞,將心比心,配合大家。
  5.國三的推甄獲得加分,家長孩子都高興。
(三)注重健全體魄。
  1.爬山樂:段考的午後或班會課,自習課
2.淨山行:體會做那默默的一群,打掃虎山步道。得到爬山者的讚 美,孩子很有成就感。
 3.早自習,請家長來帶健康操,清醒腦目
 4.每天第七節下課,跑操場三圈。
(四)個案輔導
1.青春期孩子,心智不定,情緒反覆,或因交友、生活或與父母相處等問題,主動出擊關懷,成為孩子、父母情緒的出口。
2.家長住院,帶其他家長一同去探訪,讓家長放心孩子。
3.孩子打球手斷,住空總,二十多人前去,將病房擠的滿滿,每人一句鼓勵的話,又一同唱歌,孩子終於肯吃飯、晚上也睡得著,媽媽感動,孩子也高興(因公受傷,紓解壓力和自責)。
(五)善用「班會」時間,培養自治能力。
1.舉辦「慶生會」:吃蛋糕是其次,塗奶油玩樂是重點,增進相親相愛的同窗情誼。
2.重視學藝競賽:凝聚班級大團結,如體態競賽、詩歌朗誦、合唱 比賽、啦啦隊、國語文五項競賽、游泳、大隊接力賽,均有優異成績。
3.生活創意:班會地點或教室、或出遊虎山溪、或淨山、或團輔室 靜坐後談心情,解壓,聆聽,心靈音樂或演戲,或邀請名家演講,觀賞勵志影片。
(六)愛的禮券:做家事表格。
設計成50格。做家事方式內容不拘,每做完一件,即由大人簽名,累記完50格有賞。如此,家長歡喜、孩子也有成就感,寒暑假作業也列入做事一項。
(七)教室佈置:愛心小天使。
每人都製作一個口袋型盒子貼於佈告欄,讓孩子隨意書寫貼心話給別人,老師也有份喔!

四、生涯輔導
(一) 生命教育:舉辦「尊重生命,疼惜自己」講座
邀請專業人士,慈濟師姑,師伯闡述癌末病人的身心照護,或921震災影片,或環保資源回收,或浪子回頭故事主角現身說法,或和偶像對談,或看抽煙,嚼檳榔的後果影片。
(二) 兩性教育:將學校政策落實在生活中。
以觀賞戲劇、影片方式,在平常生活中灌輸互相尊重、平等對待、交友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