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靜思少年
阿京和三個媽
撰文‧邱如蓮 攝影‧蕭耀華
  
跟著阿京進到愛滋關懷中心,
看他熟練而細心地替病友翻身、擦澡、餵食,
志工感到十分安慰——
當初那個顫抖臥床、自卑怕人的男孩已不復見,
眼前是個體貼自信、懂得感恩付出的有為青年。

屏東豔陽讓人發昏,車子開進三合院的門庭,穿著海灘褲、夾腳拖鞋的陽光少年,在門口迎接志工。

「兒子,你變得好黑喔!」「好像胖了喔,看起來比較健康!」「你怎麼都不打電話給媽!」歐麗雪、楊明薰、施明珠一人一句,輪流對著少年說話。

一百八十五公分的身高、深邃的五官,見過阿京的人,都說他是個大帥哥;但隱藏在男子漢外表底下的,是顆柔軟的心。

孤單成長,渴望被接納

志工每週一次帶著糕點水果拜訪阿京,一方面心疼他身體瘦弱需要補充營養,另一方面也希望增加輕鬆溫馨的氣氛,讓他別那麼緊張。為免去他談論自己的尷尬,志工們先和阿京分享自己家裏有哪些成員、做什麼工作、平常來醫院的任務……

漸漸地,阿京主動提及生病的歷程——有天早上發現痰中有血絲,以為是刷牙太用力,沒想到愈來愈嚴重;第四天吐血,趕緊就醫,才發現罹患肺結核。但最讓他恐懼的是愛滋病,一步步侵蝕健康。他形容就像吸血鬼,被咬一口後自己也會變成吸血鬼;害怕與憤怒夾雜的心情常常讓他崩潰。
頻繁的陪伴、耐心的傾聽,兩個月後,阿京向志工訴說了他的故事——父母在他小學四年級離異,他跟著爸爸到北部生活,卻十分想念住在花蓮的媽媽;曾經離家想要一路走到花蓮找媽媽,最後在疲累與無奈下讓警察送回家。媽媽另組家庭後,漸漸與他失去聯絡……

高中時發現自己喜歡同性,感到困惑想就醫求助,卻沒有勇氣。十九歲服役被檢驗出罹患愛滋病,他休假不敢回家,輪流借宿朋友家。之後,他住進北部的愛滋關懷中心。

在愛滋關懷中心,輕症者照顧重症者,阿京也在這段期間學會看護專業。但年輕驛動的心渴望自由,八個月後離開關懷中心獨自生活,卻也中斷肺結核的治療,才因此演變成多重抗藥性肺結核,被送往大醫院隔離病房治療。

阿京害怕自己的故事和性向,會讓志工輕視。志工告訴他:「你的心地善良,沒有害人,不需要自卑。」施明珠說,阿京肯跟她們談心事,代表信任,彼此的心貼近了也才能交流。

原來愛是責任和回饋

有次,阿京心情低落,在病房中失控;志工聞訊趕來,替他請了四小時假外出散心。

「我想逃走,想得到自由。」阿京說。志工安慰他,再忍耐幾個月、等到療程結束就能出院,現在逃走並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一旦被帶回來,連出門透氣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幫助阿京與人互動、找回自信,向醫院請假外出踏青時,志工會帶著家人同行。吳明皇和他分享陪伴癌友的心得,希望他能珍惜生命,切莫自殺。施明珠、歐麗雪、楊明薰則一再叮嚀他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有什麼困擾都可以找志工媽媽們傾訴,不要壓抑。

有一回,志工問阿京想不想看看爸媽?他搖搖頭說:「我已經有你們三個媽了啊!」

阿京接受志工的關懷,也學著付出愛。頗有美術天分的他,向施明珠學習製作水晶串珠蓮花義賣。穿線、打結、配色,每每讓施明珠讚歎:「好漂亮!兒子,你做得好用心!」

有一次,阿京等不及施明珠送來材料,向醫院請假外出,用兩千元的生活補助款購料。志工知道後,擔心他生活費不夠用,他說:「省一點就好了。」

十個月的療程結束,阿京在愛滋關懷中心安排下,到屏東幫忙照顧重症病患。這份工作並不輕鬆,臥床病患常有突發狀況,可說是二十四小時待命。看他樓上樓下的跑,體力勞動,心靈卻更充實。

他說,是抱著感恩心照顧這些朋友,因為有朝一日自己也會身體孱弱,屆時得仰賴別人照料,所以趁著還能付出的時候多回饋一些。
感受到重症患者的無依,阿京開始想念家人;雖然不知道父親是否會接納自己,還是打電話回家。年邁的阿嬤告訴他,爸爸在兩年前因病往生了。他請假回到花蓮的部落,看到爸爸的照片,眼淚掉了下來,「他的眼睛好像在對我說:阿京,爸爸很心疼你!」

重新和家人聯繫上,阿京打算過一陣子就要回花蓮定居。「阿嬤年紀大了,看她一個人務農這麼辛苦,很捨不得。」
志工好安慰,覺得這個「兒子」真的長大了!

一直以來,阿京渴望被愛被尊重;今後他不只需要醫療,更需要周遭人給予自由呼吸的空間,才能真正解脫身與心的禁錮,重新活過一次。
<節錄自慈濟月刊5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