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靜思法語
盡善盡美 永恆人生
釋證嚴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日,慈濟功德會成立六年多,在慈善中發現「因病而貧」現象,期待透過醫療「防貧止病」,於是成立了「慈濟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

義診所資源有限,建醫院才能徹底改善花東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現象,及時挽救生命;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醫院就在這樣的使命下,艱難籌建完成、啟業。醫院成立後,為了培養有愛心的良醫,一九九四年九月創設慈濟醫學院,逐步擴展為慈濟大學。

「解剖學」是每位醫學生的必修課,過去都是以無名屍或死刑犯為解剖對象。為教育慈濟醫學生尊重生命、將來行醫時真正「以生命面對生命」;一九九五年我開始呼籲慈濟人「遺體捐贈」──身體健康時,以信、願、行付出;當大限到來,化無用為大用,將身體奉獻給醫學教育。

◎生時以信願行付出 身後化無用為大用

許多慈濟人因此發願往生後成為醫學生的「無語良師」。他們善用生命每一分秒,用心用愛為人群付出;到人生最後,打破「入土為安」的迷思,將身體奉獻出來,培養未來的大醫王。這分「生死無礙,來去自如」,不只是大智慧,也是提升了生命價值。

還記得大體老師李鶴振居士,生命最後住在花蓮慈院心蓮病房,對醫師和醫學生說:「你們可以在我身上劃錯千刀、百刀,也不可以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十多年過去了,這句話成為每位慈濟醫學生心中的座右銘。

每一年的解剖課之前,醫學生必須拜訪大體老師家屬,了解大體老師生平事蹟;在課程開始時,懷著感恩及恭敬心向大體老師學習。因此,慈濟解剖學課不只是醫學教育,更是生命教育。

◎生死無礙 來去自如

慈濟推動遺體捐贈十三年後──今年九月十日,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啟用,是全球唯一把全人遺體施作模擬手術納入正規醫學教育的教學。

這一天,正是三十六年前慈濟開啟義診的第一天;而「國際慈濟人醫會」十周年年會也在花蓮舉行,有十八個國家的醫療團隊也參與這項盛事。當天模擬手術教學共啟用了八具大體,其中之一是中壢慈濟委員李寶貴。

她與癌症共處十多年,心無罣礙、隨順因緣,精進於訪貧、勸募、賑災等志業。即使病重時仍無怨惱,談死如生、輕安自在;有次到彰化參加精進一日,還在遊覽車上請大家為她做「生前告別式」,相當灑脫。

她人生道路步步足跡都印得很深,一直到最後一口氣時,不但心無顛倒,還發願要乘願再來做慈濟。五十七歲的生命雖然短暫,卻運用得淋漓盡致,這分「生而無畏、死而無懼」的安然自在,不就是涅槃境界?

九月十六日慈濟大學醫學系三年級「大體解剖學」大體老師啟用典禮,十一位大體老師中,其中之一是慈濟人都很熟悉的──洪志成居士。

身為企業家的他,九二一地震後,和慈濟人到重災區南投埔里,第一次拿起大鍋鏟擔任香積志工;在大愛屋工地裏,挽起袖子拌水泥、搬鋼筋;還做環保……

他是委員也是慈誠,並擔任中區榮董召集人,在慈濟菩薩道上承擔多角色、多功能;長期投入國際賑災、醫療、教育等志業。他放下身段,無處不在,人生也因此多彩多姿。

三年前,在他五十六歲、人生最精彩的時候,突然發現罹患肝癌。臥病在床時,仍不斷地叮嚀法親,要用心跟緊師父腳步,分秒不懈怠。

《無量義經》云:「百八重病常相纏,悲憫眾生不顧己。」他善盡生命使用權,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不忘「佛心師志」;猶如一位身有重病的船師,仍能穩穩掌舵,渡人往正確方向前進。

從發病到往生,只有短短三個月。往生當天,救護車將他的遺體送回花蓮,我掀開蓋在他臉上的布,看見他笑得那樣燦爛──能夠圓滿奉獻遺體、當醫師老師的願,他很歡喜;一旁的家屬看到也安心了。

洪居士往生將近三年了,許多中區志工專程來參與他的大體啟用;追思時許多人提起他,腦海中還是清晰浮現他的笑容、幽默與精進。他的行誼、身影,深印在許多人腦海中;真正是人品典範、文史流芳,多麼有價值的人生!

一般人生時迷迷茫茫,生命最後關心的是要找個好地理、好風水,以庇蔭子孫。事實上,造福才能得福;若子孫自己不造福,祖先縱使有再好的風水,也無法讓他們免受業報。

反觀許多大體老師,生時積極造福人群,堪為人品典範;生命最後還將遺體布施,促進醫學教育,成就妙手妙法妙人醫;真正是充滿智慧且有價值的人生。

(講於二○○八年九月一日至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