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

靜思少年
依偎爺爺的鴻達 ,長大了!
邱淑絹
  
鴻達從小和爺爺相依為命,每月發放日來到靜思精舍領物資,跟著做小志工。
自幼接觸人生疾苦,感恩有人相助,成長過程從不忘記回饋。
二十歲才讀國中三年級的他,有個宏大的願望在心中醞釀……

風和日麗的早晨花蓮靜思精舍沉浸在忙碌的氣圍裏。香積志工來回穿梭,切菜、洗菜、準備食材;廣場上,志工合力架起帳棚、排放桌椅。正午時刻,圍坐成一桌桌的慈濟照顧戶,準備享用每月一次的溫馨團聚。
依例,證嚴上人從書房走了出來,向眾人寒暄。迎面走來一位清瘦的年輕人,像孩子似地撒嬌著請上人摸頭;上人伸手向他摸去:「當他小時候,我摸過他的頭,現在手要抬得更高了。」
上人眼前的孩子,李鴻達,今年二十歲,對於精舍每個月的發放相當熟悉,那是自小跟在爺爺身邊、一個源自他幼稚園開始的憶——
幼年印象——
精舍當志工、過年的熱水器
一九八八年,李鴻達兩歲,雖為獨子,卻沒有享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仳離,只能和年近七十的爺爺相依為命。爺爺患有巴金森氏症,經常要出入醫院;鄰居見爺孫倆處境堪虞,於是提報慈濟成為長期照顧戶。
爺爺走到那裏,鴻達就跟到那裏。每個月精舍發放,他跟著爺爺來領物資和救濟金,常住師父會領著他做小志工。才上小學的年紀,如今回想起來,印象似乎清晰卻又模糊:「那時還蠻小的,月女師姑、淑娟姊姊會帶我去撿菸蒂、果皮等垃圾,也有去做蠟蠋。」
鴻達口中的「月女師姑」,是當時還沒出家的德宸師父。平時,慈濟志工到李家協助打掃環境,關懷一老一幼的身心健康和就學狀況,月女常一同前往。
「爺爺生病、孩子年紀又小,沒法打掃家裏環境。鴻達讀書的空間很克難,但他沒荒廢功課。」鴻達乖順的形象如今仍在德宸師父記憶中。
有次,常住師父買了日常用品和一台熱水器去,使得鴻達感到驚奇:「第一次看到熱水器,水龍頭一打開就有熱水,實在很方便。」志工還帶他買春聯貼在家門上。
而今十年光陰已過,斑駁的春聯仍在,在新世代的歲月裏,訴說著舊時代的故事。
現在的我——
力學上進、志為人醫
鴻達幼小的心靈覺得樣樣事物新奇,也讓他看見了人生不同的角度;然,多舛的命運,也使他在成長的運動場上,稍稍地轉了個彎。國小四年級時,多病的爺爺再也無法全心照顧他,住進志工協助申請的安養院;志工為鴻達找到母親,將他帶到西部一起生活。
那是一段無識無學的日子。
為了討生活,母子倆做資源回收賣錢,但困頓的環境,教鴻達從此和學校絕緣。曾經有慈善團體見他年幼輟學,登報為他們募款,卻被母親拿去打電玩。而後歲月輾轉,他回花蓮與父親同住,才又和學校接上線。
那時他已十六歲,讀的卻是國小六年級,年紀和同學有差距,但他有心向學、不以為意。「為了要念書,不用管別人怎麼說。」重拾書本更是勤奮認真,成績名列前茅,是師生眼中的好學生。同學說:「他是我們班年紀最長的,很認真要求完美,數學題目沒解出來就不睡覺。我們會把他當成自己的哥哥。」
國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推選為班長,做得有模有樣。班導師劉立軍說:「他沒有超齡學生的驕氣,也沒有因本身不為人知的過去,造成個性封閉。」
除課業表現優秀外,鴻達也參與公益活動,例如環保協進會及花蓮志願服務協會的淨灘、捐血活動,並擔任資源回收站站長,將可用物資轉送孤兒院或低收入戶。也參與社區照顧計畫,假日陪伴獨居長者、傾聽老人家的心聲,有如照顧自己的阿公般貼切。
以他為榮——
師長、志工心目中的好孩子
出身困苦、勤奮力學且積極志工服務,李鴻達沒有空過青春,榮獲第六屆「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因得獎而獲總統接見的邀請卡,他將之送給生命中重要的三個人——德宸師父、花蓮慈院志工顏惠美,以及小學老師林珍功。
「我四十一年的教學生涯裏,鴻達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學生。」身為慈濟志工的林珍功說,鴻達認真、踏實,和同學互動好;非常孝順爺爺,祖孫倆感情甚篤。「阿公經常到學校看他,當阿公住院時,他學校、醫院兩地跑。我有空去醫院探望,會看到鴻達用輪椅推著阿公四處去,因為他怕阿公太寂寞。」
因爺爺的病,從小接觸人生疾苦的鴻達,志願將來要當醫師,醫治和爺爺一樣病苦的人。即使求學之路崎嶇,二十歲了還是國中三年級生;即使爺爺沒法等得及他當上醫師來醫治他的病,但爺爺和慈濟志工長年對他的不離不棄,教他沒有被擊垮,孜孜不倦於學涯路上。
「鴻達有空就會回來看我們。他沒有在困頓的環境裏墮落,也不忘自己的志願,值得其他青少年好好學習!」德宸師父說。
朝著行醫理想緩緩前進,這顆小種子,終將長成大樹。
(錄自慈濟月刊47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