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校園清流
不說辛苦、卻道幸福(下)-中和區大愛媽媽楊秀蘭
積穗國小魏淑君老師
  
不說辛苦、卻道幸福(下)-中和區大愛媽媽楊秀蘭

文:積穗國小魏淑君老師

這樣的排斥心態,大約持續了一個學期,直到黃淑敏師姊再找秀蘭媽媽來參與,於是她才又再鼓起勇氣走進校園,目前她除了在積穗國小耕耘外,還到錦和國小去付出。每天晚上準備課程教材,經過好多次的練習,秀蘭媽媽的台風愈來愈穩,加上小朋友的回饋給予她很大的信心。

她歡喜的說:「到校園與孩子結好緣是最快、最好的修行。」擔任大愛媽媽的這段期間,秀蘭媽媽與小朋友的感情很好,從走進校門開始,小朋友的招呼聲:「大愛媽媽好」,此起彼落,小朋友帶糖果、餅乾時,也會和她分享,甚至以前帶過的小朋友,下課時還跑進教室幫她收拾物品。問他們怎麼知道她在這裡?原來小朋友是一間一間教室地找,才找到的,秀蘭媽媽聽了,感動得掉下眼淚。因為在小朋友的身上得到很大的滿足感,成了讓她一直持續進入校園擔任大愛媽媽的最大動力。

秀蘭媽媽覺得擔任大愛媽媽,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除了與小朋友結善緣,其實是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由於常跟小朋友接觸,知道「鼓勵」是讓小朋友進步的最大動力,她開始反思,自己對待最親近的家人卻是最常忽略這部份。以往與兒子常會有言語衝突,反思後的她開始改變對子女、孫子的說話口氣及態度,家人也慢慢地被影響,因而改變了彼此相處的態度,關係也變得更和諧。

雖然子女有時會覺得媽媽花很多時間在慈濟,怕她太辛苦,但是看她樂在其中,也就慢慢接受她在慈濟活動上的付出,且無形中也影響了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甚至當鄰居遇到子女教育上的困擾時,也會向她請教。秀蘭媽媽擔任大愛媽媽之後,發現說話真是一門大學問,要如何恰到好處、拿捏得巧,真的是要三思、再三思,所以,她都會提醒為人父母者多看子女善的一面,採取正向的鼓勵,才能改善家庭氣氛。

秀蘭媽媽在幫兒子賣水果時,常常看到客人苦著一張臉,她都會希望每個人能嘴角上揚、面帶微笑過生活。有時也會有流浪漢在店外徘徊,露出想吃水果的神色,此時她會示意兒子拿些水果送他。剛開始,兒子因看對方不順眼而太情願,但是秀蘭媽媽告訴兒子:「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時間久了,兒子在她的薰陶下,終於慢慢改變了原先的想法。秀蘭媽媽接觸慈濟的時間愈久,她發現人進入一個善的團體後,眼神、面相、所說的話,都會隨著心境而有所改變,會變得愈來愈和善。

秀蘭媽媽以前常常想:自己今生命運較坎坷、福氣較薄,可能是前世善事做得少,今生就要來多付出。現在的她很感謝前夫,如果不是因為婚姻出問題,她的人生恐怕不會像現在這樣的歡喜,所以她都說自己是快樂族,很滿足現在的生活。秀蘭媽媽常常覺得跟很多國家比起來,我們生活在臺灣,真的是很幸福!所以秀蘭媽媽時時提醒、鞭策自己,要用心做大愛媽媽,多回饋社會,希望自己繼續進修、能更精進,扮演更稱職的大愛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