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校園清流
問心 (下)
古亭國小 呂敏老師
  
三、轉彎
1.因緣果報
母親在2001年往生是我生命的轉彎處,對於從小立志離家出走的我,會重新和媽媽對話,只因為我走進了慈濟,上人提醒我們父母是堂上的活菩薩,緣分的厚度是累世流轉,我必須學會放下生命一切的陰影和苦痛,而用祝福的心在每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裡,面對一個生命最親近又最遙遠的親人。
但也隨著媽媽的往生,我對上兩代的恩怨終於明白,更讓我對〝家〞的因緣解開謎底,而受用最深的一句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尤其當頭棒喝的是每當早課唸到「迷失真心、流轉生死」讓我終於從自認為理智科學的個性,慢慢接受〝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因緣果報。

創造生命中的感動:
【慈濟人文&泰山文化基金會】親密與孤獨之間的擺盪----
談愛與自由(梁翠梅~諮商心理師)《所有災難後面都有一個禮物》
「你的今天會比昨天好;能有這麼大的能力、智慧與愛,其實都是因有昨日的辛酸和眼淚。通常,人處在順境時能學到喜悅與感恩,但真正令我們生命躍昇進化的,卻是困境的磨礪。」(p192)

上人法語銘心「對無緣的人,不起排斥惱恨心;對有緣之人,也不貪著執愛」「世間多苦,若能明瞭苦的道理,甘願接受,即使辛苦也是甘苦,不甘願就會苦上加苦」,所以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甘願做,歡喜受」。

主持完在教聯會的最後一場圓緣,我心平氣和的向總幹事報告:「我想離開了。」總幹事只是淡淡的說:「發願要發好願。」我直心的回應:「我沒離開慈濟呀!」我沒離開慈濟,只是我又一次「人生茫茫浮沉無際大海中,任由風浪飄浮,隨境轉向,何去何從?」

2.深入經藏
離開時的心情是飄浮的,雖然有十多年的掌聲,但常常在活動後,當有人向我要活動講稿都很失望,因為我早已習慣用慈濟語言,除了流程表,我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是個害怕的念頭,這也是今天題目「問心」的起源。

問心
我曾一個人在探尋,何處是慈濟的大門,
經過那靜思的指點,發現精舍就是芳鄰。
我曾反反覆覆的在追問,什麼是慈濟的誘因,
經過那靜思的查證,一切善念來自善心。
我繼續在探尋 也繼續在追問,到何時才可以與佛結緣,
我繼續在探尋 也繼續在追問,要歷經多少風和雨 才能找到自性。
如今的我也已然走進了 走進了慈濟的大門,
我願意在靜思中勤學習,學習著問自己的心,學習著問自己的心。

殊勝的因緣聚合,在從小到大的過程,除了家的缺口,我總備受周遭疼惜,在我心中埋下想探尋、想追問的〝因〞時,冥冥中菩薩總是有安排。因此在有禮不亦樂乎的審稿結束後,馬上接到大愛台師父的約見,協助法譬如水的驗片工作。

那是難忘的一天,早上小一生開學,我不知情下被拍照登上聯合晚報。那天下班,我去見師父,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下~接受工作。然後佛法和我這一班的考驗糾結,一集集的佛法,一字字扣入我的心中,因為佛法入心,讓我能一路擦乾淚、走過來,驗片對我是用生命歷程在行經,所以在莫名的衝動下,我第一次主動給總幹事電子郵件告知我的意願,兩天後,跟我一樣不囉嗦的總幹事只有兩個英文字「ok」而我給總幹事的郵件標題就是「佛法的考驗」。

四、佛法的考驗
1.九惱:餘報未盡,佛陀成佛仍有累世餘報現前,學習淡然接受無名誨謗。
(有一天在討論不能隨便罵人會有法律責任時,學生突然問我那次家長亂說怎麼沒告他呢?我笑一笑:我選擇不計較,算了!學生接口回答:老師存了愛心存款。)

2.十六知見:生者見:「生命不久長,「生」與「死」只是剎那,中間活著的時刻,才是真正重要的。」
壽者見:「人往往執著於壽命的長度,並非每個生命都是亮麗而快樂的。」
「人與人之間互相感恩、互相回報,這樣叫做結好緣,好的緣不斷累積,就能擁有優質生活。」

【後五十歲的選擇~大前研一】:
推薦序 人生的刻度∕李仁芳
50歲的人生要做一個無名的,美麗地綻放在原野上的花朵! 要活在當下,如果有想做的事,就立刻去做。能充滿元氣地到外處奔馳的人,臉一定看起來很年輕,而且容光煥發,是所謂50歲成佛邁向第二人生的覺者。

3.積極開拓慧命:「生命隨著時間消逝,慧命隨著煩惱增生而磨滅,人人應該提高警覺,積極開拓慧命的光明,才不會被無明習氣掩蓋。」
「學佛學的是一個『覺』,能清除內心不好的念頭,徹底改過習氣、化解惡緣,才是真覺悟。」

4.立四信業(信根本、信佛、信法、信僧)中例證:上人問醫生,愛發脾氣是習性不好,有基因遺傳,但後天環境還有改變可能,尤其在慈濟氛圍中改變不少人。
道糧是慧命的糧食,「從所緣之境,謂之無量」,所以我們要入法才能助長慧命,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與外境的相合中,充分把握時間、利用環境,就是存道糧,時間可以累積一切。

5.菩薩四無畏:「總持不忘,說法無畏;盡知法樂,說法無畏;善能問答,說法無畏;能斷物疑,說法無畏」
(面對莫名流言、愛心家長退轉、衝突,能斷物疑,將無畏轉成朗朗豁達)

善知法樂~投眾生根機,轉苦為樂而說法無畏。

6.三轉法輪:三講四聖諦,聞思修以入法 (解惑→應做→已做)
《初轉四聖諦法輪》
苦諦:此是苦 逼迫性 集諦:此是集 招感性
滅諦:此是滅 可證性 道諦:此是道 可修性
《次轉四聖諦法輪》
苦諦:此是苦 汝應知 集諦:此是集 汝應斷
滅諦:此是滅 汝應證 道諦:此是道 汝應修
《三轉四聖諦法輪》
苦諦:此是苦 我已知 集諦:此是集 我已斷
滅諦:此是滅 我已證 道諦:此是道 我已修

發心立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立願發心,但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五、立願發心
1.隨菩薩芳蹤、轉三毒修三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聞思修去貪瞋癡
「盡己之力造福人群,付出無所求,只求一念心的清淨,才是真正出世無量的功德,這就是學佛。」

2.十八不共法:謂諸佛之智內充,無畏之德外顯,一切功德智慧超過物表。口意業隨智慧行。到慈濟修己利人,非取方便法門

曾帶過許多老師團體的學員,大部分老師都是覺得靜思語教學很棒,所以一路深入慈濟。但教學無定法,如果把進慈濟當做教學研習,回首多少潮起潮落的教育思維與教材教法研究在我們教育園地遞移,如何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原來我們的心該有更高層次的昇華,而靜思語是我們的方便法,佛陀說法49年,前42年以方便法應眾生根機,不捨眾生,而觀機逗教。後七年捨方便,為眾生講真實法,聽聞佛法行菩薩道。

回顧慈濟1966年成立,到去年42年,現在起該是我們深入經藏聽聞佛法的歡喜時刻,以佛法入心長養慧命,當生命真正安住,就不再流轉其他道場。二月的培訓圓緣,我們恭祝上人長住世間、常轉法輪,其實 上人天天轉法輪,只是我們又聽聞多少?

3.四種觀行:
「因緣就是諸法性空 因緣需要諸法合在一起 散則真空 合則妙有」
「萬物皆由因緣聚合而成 因緣分開就無法產生作用 所以學法要透澈體悟 諸法無性 諸法性空之理」

結語:美妙因緣
美妙的時間、美妙的空間、在美妙你我之間,因為殊勝的因緣而相聚。
但是當時間、空間遞移,一切因緣在成住壞空裡無常消逝,
散場後,你留下什麼?

或許一些感受、一些觸動,再勾勒一些思維、凝聚一些力量,在我們深愛的慈濟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