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校園清流
用心陪伴的大愛媽媽-中和區大愛媽媽洪美玲
積穗國小 楊珮君老師
  
「我感謝家中經營的是家具店,讓我有機會和更多人互動,結善緣。」洪美玲知足的笑著說。

1991年,洪美玲的姊姊在新店開家具店的機緣而結識了馬寶珠師姊,師姊談到花蓮有一位出家師父要在花蓮蓋醫院來救濟貧病。這種行善的理念讓她深受感動,當下就發願要成為慈濟會員。當時,姊姊跟了一個民間互助會,但過了一些日子,會頭倒會,連會錢也拿不回來,師姊知道了此事,勸姊姊放寬心,就當作是還上輩子的債。後來,到花蓮參訪精舍,也許是願力的牽引,姊姊向菩薩發願:如果能拿回被倒會的錢,就要捐贈一張病床。後來,奇蹟真的出現了,會錢竟然連本帶利的拿回來,姊姊也如願捐贈了病床。姊姊的這項善行在她心中起了很大的示範及引導作用。

九二一地震,從電視報導中洪美玲看到慈濟的師兄師姊們努力的投入救災行列,甚至等一切都安置妥善後,才回到自己同樣也倒塌的住屋。這種大愛深深震撼著她的內心,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這些師兄師姊?全力化小愛為大愛,完全的犧牲奉獻,於是她當下也決定把家人此刻送給孩子的出生禮金湊足一萬元後捐給受災戶。捐款的那一剎那,讓她真實的體認到施比受更有福,原來幫助他人的收穫是快樂、是滿足—此刻,善念的種子已悄然在洪美玲的心田萌芽。

一直以來,洪美玲都是慈濟的會員,卻從未參加過慈濟的活動,直到2004年才得以俱足因緣而落實行菩薩道的初衷。那一年年初,先是母親中風離世; 接著父親發現自己竟然罹患肝癌而不自知,因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於11月終不敵病魔而往生,爺爺也因過度悲傷而辭世。那是她人生的黑暗期,先後失去母親、父親及爺爺三位至親,一切喪事雖都辦妥,但內心的悲愴和不捨卻一直無法撫平,時而觸景傷情,只要憶起父母、爺爺,就感到悲痛、淚流不止,直到她的貴人—許淑雲師姊的出現。淑雲師姊到她店裡買家具,並邀請她參加讀書會,提到讀書會的書目是《父母恩重難報經》時,她聽後當下決定參加,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邊讀邊流淚,體認到佛陀所言:父母恩重如山,至死都無以回報,只有將自己回饋給需要幫助的人,才足以報恩。當覺悟生命無常後,洪美玲選擇更積極善用生命,造福人間。

從靜思讀書會成員變成大愛媽媽也是她人生最大的轉變。現在到校園裡說故事給孩子聽,對她而言並不難,但回想起第一次到積穗國小說故事,前一晚的輾轉難眠和緊張,印象卻是深刻的。當時應付緊張的方法是不斷地想著師姊的叮嚀語:用心即是專業。她索性拋開緊張,全心的投入,看著原先一開始會翻桌、會吵鬧的孩子,在幾次活動帶領後態度的轉變,以及孩子在走廊上見到她,興奮和她打招呼時,那種喜悅讓她深受感動,而成就更是難以言喻。有一次,她利用優點卡的活動,帶領孩子用一個禮拜的時間觀察他人的優點,一週後,再分享孩子們寫下的優點,每個受到肯定的孩子,臉上滿足、歡樂的笑容,都再次印驗她的想法:欣賞別人就是肯定自己。她認為,大愛媽媽是一個園丁的工作,散播善的種子在孩子心中,何時萌芽無法得知,但可以確信的是,這善念已深深植入孩子的內心,而且有一天一定會茁壯。後來,對新加入的大愛媽媽們,她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她們,教學方法無他,最重要的是愛孩子的心及用心的陪伴。

成為大愛媽媽後,最大的收穫還是她和家庭。一開始,她因加入大愛媽媽活動的排演,幾次耽誤了回家甚至工作的時間,她的先生對此不甚諒解,她也因此常和先生產生口角,她總認為先生不夠體諒她,直到她閱讀了《一秒鐘一輩子》一書之後,覺得自己似乎被上人用棍子從頭上重重地敲了一記。上人說:「如果你還會說出『軟土深掘』這句話,表示你還不夠柔軟。」一語驚醒夢中人,她開始試著以柔和聲色和先生溝通,先生也慢慢諒解和接受。而她的孩子,從三歲多就開始跟著她風雨無阻的到學校,她從未刻意的教導,但孩子在跟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變得乖巧、懂事,也能遵守約定在她上課時不吵鬧,偶爾還成為她的小助教,許多手語歌、故事,洪美玲的孩子都耳熟能詳,無形中孩子接收到的比她想像的還更多。現在,靜思語是她們共通的語言,也是一個良好溝通的潤滑劑,常常化解親子間的衝突,不需粗聲粗氣的責罵,取而代之的是一句簡單的靜思語,孩子自然而然就能貼心體諒,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洪美玲在校園灑播無數愛的種子,心如明月般清澄,無求無染的清淨愛,如一涓涓細流,靜靜流過孩子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