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靜思語教學五段式教學法
靜思與生活實踐
葉瑞芬
  
「今天小毅不小心打到我,我本來也想用力的打回去,最後還是忍住了,沒有和他計較,靜思語教我們要忍耐!」看到小平聯絡簿上這段話,我不禁會心一笑,三年半以來的「靜思語」點點滴滴已溶入小平的心中,雖然,他老是愛和同學起衝突,總是讓老師煩心,但是,我們真的看得出他的成長!

<靜思語教學的步驟>

實施靜思語教學,為什麼要有五個步驟?其實是有緣由的。「靜思語」並非空想而來,每一句「靜思語」皆是上人遇境,而體悟出來的人生智慧。我們要教小朋友懂得這句話的意義,一定要讓他們模擬回到原來的情境中,他們親身感受之後,就可以真正體悟此句「靜思語」的真實涵義,這就是「體驗」。
而「講述故事」更是讓小朋友學習借鏡的重要一環。不管是從古至今發生過的事,或是慈濟世界裡所發生的令人感動的故事,都可以讓小朋友「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古時候有很多賢人要說服別人,不都是藉故事來引導嗎?如果只是碎碎唸,相信沒有人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從「小故事」著手,卻可以收到「大啟示」的目標。
故事講完了,但是故事中的人物所做所為,到底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這就有賴老師提出問題來問小朋友了!提出相關品德的「價值觀」問題,讓小朋友明辨是非,藉機作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價值澄清」,這就是「省思」這個步驟的重要目的。
很多老師可能會將「省思」和「靜思」這兩個教學步驟混淆,如前段所言,「省思」是針對故事中的人物與情境,提出問題,給予學生價值觀的澄清;但在靜思語教學中的「靜思」階段,卻完全不是提出問題,讓學生即興回答而已。在「靜思」的階段,老師有可能提問,但主要目的是要讓曾有過「實踐好行為」的學生說出他曾做過的舊經驗,分享給在場的同年齡小朋友,因而引發其他小朋友去實踐此項好品德的動力。
因此,「靜思」並非如「省思」般的價值觀提問,「靜思」最大的不同,在於已連結小朋友內在的思考,將道德意識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是將「靜思語」的品德「消化」為自己認同的思想的一個步驟。
經過「靜思」這個階段,小朋友對於「生活實踐」此項德目,已經認同而且躍躍欲試,因此,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做到,讓家長和老師輕鬆而歡喜的接受靜思語教學的甜美果實了。

<靜思的意義>

如上段所述,「靜思」的意義,是讓學生從同齡孩子真實生活的心得,獲得心靈的啟迪,因而將道德意識作深層的內化;當然,如果是父母或師長所做的好典範,孩子一樣會牢記在心,信受奉行。

<靜思的進行方式>

1.情境的營造──
靜思活動宜在寧靜的情境之下進行,老師可放輕柔的音樂(如:大自然的音樂)或到校園的樹下聽聽鳥叫蟲鳴,回歸寧靜的感受,營造讓學生能安靜深思的環境。但若無法締造此種情境,在教室中,只要能引導孩子安靜傾聽、深入思考即可。(靜坐照片)

2.分享舊經驗──
老師或學生可分享自己的舊經驗,其他同學可從中獲得啟發,但希望此經驗印象鮮明,能描述細節,而非一語帶過。
曾經有一次,在「納莉」颱風過後,我和慈濟的師兄姊一起去街頭發送愛心便當,第二天到學校和小朋友分享「老師去做好事」的經驗,第二天小朋友在聯絡本上就寫著:「我夢見我長大以後,和老師一起去送愛心便當哦!」在孩子小小的心田中,已埋下一顆善良的種子。

3.朗讀教學指引的心得示例或適合的文章──
若老師或同學沒有此項「生活實踐」的舊經驗可分享,在大愛引航一至十二冊的「靜思」階段,皆有其他小朋友的心得示例,老師可請同學或自己朗讀。

4.模仿學習──
一般來說,對小朋友有極大影響力者,仍是同班的小朋友或老師,所以在朗讀心得示例之後,若班上的小朋友已開始做到「生活實踐」的部分,第二天、第三天之後,就可請有做到的小朋友上台分享,收效也頗大。
在每次考試之前,家長和老師無不卯足勁,希望小朋友能考出好成績,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能主動好學者並不多,於是老師實施「勤學」的靜思語教學,在「靜思」的階段就請全班最自動好學的小詩上台分享他如何自動規劃讀書計劃、如何用功自勵。這樣的分享,對全班同學的影響極大,很多不主動讀書的孩子開始自動讀書。小菁的改變就令媽媽瞠目結舌,以往準備考試都要媽媽三催四請,這一次小菁變得積極主動。這樣的學習態度轉變可說是靜思語教學的「靜思」之分享,有極大的奏效。

<靜思的重要性>

1.引發學生落實「生活實踐」的強烈動機。
2.「靜思」活動的設計,是要讓孩子藉由別人的舊經驗激發他去實踐的動力。
3.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思考者,在「省思」階段之後,能靠自己的思辨明白該如何去實踐,但大多數的平凡者,仍需靠同儕與老師的舊經驗,提醒他應該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方向,因此「靜思」的步驟,非常重要。

<生活實踐的意義與重要性>

老師提供教材中的實踐方法,或師生共同研討出適合實施的方法後,落實在生活中實踐「靜思語」的品德行為,使學生產生更大的體悟,即「生活實踐」的意義所在。靜思語教學的五段式教學法,最終目的,仍在於學生將「生活實踐」實際做到,如此才真正達到品德教學的目的。
上人曾說:「做,就對了。」在慈濟世界中,只見師兄師姊穿梭在災難現場,藉由「行」的力量來修行,而教學的情況,小朋友「知」道得多,真正要「實踐」,卻很困難,所以,引導小朋友做「生活實踐」,的確有其必要,也有其方法。

<生活實踐的進行方式>

1.透過聯絡簿,要小朋友做「生活實踐」的作業──
例如在進行「孝順」的教學單元之後,請小朋友回家為父母倒茶、搥背;在「服務」的教學單元之後,請小朋友做家事,在「感恩」教學單元,要請小朋友感恩家人,說「爸爸媽媽我愛您」等作業。
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聽話的好學生,為了做好老師交待的「功課」,雖然很腆腼,也會開口說出「爸爸媽媽我愛您」。平日沒有習慣做家事,也會在老師的要求之下,漸漸「假久或真」,養成做家事的勤勞好習慣。

2.透過學習單引導──
有某些德目,需透過學習單,讓小朋友天天反省打V;養成習慣。或是老師有特殊做檔案的需求,此時就可以透過「學習單」,讓孩子一邊實踐,一邊作記錄。
例如:「大愛引航教學指引-四上-精勤」,此單元的學習單「自我突破」,讓孩子自我反省,養成自我突破的習慣。(自我突破學習單照片)

3.師親合作模式──
例如「慈濟人文課本-勇氣篇-活著真好」,此單元的學習單「家事與我」,孩子必需與家人討論家事分工,逐日實踐,並請家長認證與鼓勵。

4.校外教學──
老師可利用校外教學時間,帶孩子和家長到社區環保站做環保(社區環保站做環保照片)、到社區進行掃街(掃街照片)、到沙灘淨灘、到機構關懷(例如:到養老院關懷爺爺奶奶、到仁愛之家表演樂器或手語歌)。

5.舉辦活動──
(1)指導慈善或國際賑災單元活動時,可舉辦義賣愛心活動(例如:園遊會或跳蚤市場);或引導孩子儲蓄零用錢做愛心捐款。(舊愛新歡捐愛心照片)
(2)學期結束時,我們通常會舉辦期末感恩活動,結合同樂會的形式,分組送感恩卡和自己親手做的點心,將滿滿的感恩送給學校的警衛叔叔、行政人員、和科任老師們。(期末感恩祝福活動照片)
(3)社區親子成長班的活動,我們有一次到街頭宣導「口說好話」的活動,方式是用委婉的口氣,說明我們宣導的「口說好話」活動,並很有禮貌的對街上遇到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或身旁的家人說一句好話,並請對方也回饋一句好話。

<生活實踐注意事項>

1.由師生共同研討適合實施的方法或由老師提供生活實踐的內容。
2.靜思語教學的生活實踐不是只在教學當天或當週做到,而是要持續性的實施, 變成生活中的好習慣。
3.在實踐後,讓有做到的學生做心得分享,分享時,老師要讚歎用心實踐的學生,互相表彰學生間的善行。
4.最重要的是要分享自己實踐的細節、感受和家人的回響,如此才能感動別人,激發同儕間實踐的動力。

<生活實踐實例>
1.靜思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生活實踐:回家「多」做一些好事。
實施情況:我今天幫忙照顧妹妹,教妹妹寫功課;我還做例行的家事:倒垃圾、洗碗、摺衣服。媽媽一直讚美我很乖,我覺得好高興哦!

2.寫一篇生活日記,並找一句符合的靜思語。
實施情況:(中年級)
今天美勞課的時候,小怡一直把她的圖畫紙放到我的桌子上,我就一直縮小自己,她看到我一直縮小,就把她的紙拉回他自己的桌子,還馬上跟我說:「對不起!」,我說:「沒關係!」我覺得我們兩人都是勇於縮小自己的人。
※我找到的靜思語: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3.靜思語: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做,就沒有不能成功的事。
生活實踐:用心去做一件事。(中年級)
實施情況:今天上心算課的時候,媽媽請我教一個一題都不會的小妹妹,他才四歲而已,是我的小表妹。我就一題一題的教他。我很有耐心和用心教她,直到她全都寫完,媽媽說:「你直是幫了一個大忙!」

4. 靜思語:發脾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生活實踐:今天一整天都不發脾氣(高年級)
實施情況:
(1)發脾氣只會醜化自己,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我很開心的過 這一天,因為我沒有發脾氣,我對自己很好。
(2)真是太難了,生氣好像三餐該吃的飯,今天我還是生氣了,應該要反省呢!

5. 靜思語:團體的和與美,在於個人的修養和配合
生活實踐:克服自己的懶散和欲望,遵守團體的規定
實施情況:
我有百分之九十遵守團體的規定,但是有時候玩到忘記,沒有守規,我會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