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

1靜思法語
信實無私 付出大愛
證嚴法師
  
  慈濟慈善、醫療、教育和文化四大志業。慈善離不開文化,因為慈善必備慈悲與智慧,智慧就是人文,也就是文化。
  三十多年前,慈濟邁向慈善的第一年,就有一份簡單的刊物,這份刊物剛開始只是「徵信」功能,主要刊登會員姓名、每個月的功德款項,以及個案報導,援助的因緣與過程等等。這就是慈善文化的肇始。

誠正信實,無私有愛

  慈濟的人文,首先是「信實誠正」四個字,這是慈濟人,內心一定要具足的條件。「信」就是相信自己,並相信他人;信己無私,信人人有愛。每個慈濟人都要有無私的心和愛心,待人才能平等,內心才會坦然。
  人倘若沒有信用,在社會上就無法和人平起平坐,所以如果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自己就要有信用。
  「信」,要從自己內心建立起來,除了相信自己有無私的愛,還要相信人人有愛的力量。三十多年來,慈濟志業就是相信人人有愛,將這些力量凝聚起來,得到大眾的信賴與支持,才有今天的局面。
  「實」,就是實實在在,寧可別人辜負我們,也不要去辜負別人,省察自己的方向不偏差,就步步踏實去做該做的事。
  在我年輕時,開始要做慈善工作,關心我的人就說:「善門難開,一開始做下去,你會有很多的煩惱。」這個道理我知道。不過,我對自己說,如果能讓很多人開心、解脫苦難,並改善外在的環境,我一個人的煩惱或委屈,又算得了什麼?所以慈濟一開始,即秉持了誠正信實,無私有愛的理念。

縮小自己,法喜充滿

  看到一些慈濟人,在事業上有很高的成就,生活很優渥,但是走進慈濟,他們就放下身段,也沒有因為捐了很多的錢,而享受特殊的對待。
  慈濟的人文,就是要先敞開自己的心胸,放下自己的身段,學習尊重別人,如此,團體才能顯現出和氣互愛。所以,來到慈濟,每個人的表現,就是沒有私心,不自我炫耀,也不會貢高我慢,而且不論自己付出多少力量,都不居功。
  真有修行工夫的人,就是要縮小自己,能夠縮小到讓人見了就從內心生出歡喜,以佛法來說,就叫做「法喜充滿」。至於「修行」二字,「修」就是修心養性,「行」就是端正行為。每個人對內要修心養性,表現於外就是端端正正的行為,這就是「法」;「法」從我們的身上顯現出來,讓人見了就歡喜,所以叫做「法喜」。
  我們有一位榮譽董事,生病時在花蓮慈濟醫院住院,治療期間仍然分秒不空過,很歡喜地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當志工。他站在醫院的廳,有人進出,就向人鞠躬說:「你好!」「你早!」「請慢走!」
  而在大林慈濟醫院,我們同樣看到一些慈青在當志工,站在醫院大門口,向人鞠躬說:「你好!」「請慢走!」還有一位比慈青年齡更小,只是中學生的慈少,也來當志工,他分享說:「我來當志工,只用一種功夫。」什麼功夫呢?就是站在大廳,看到年紀較大的人,就會鞠躬問候:「阿公好!」「阿嬤好!」,對中年人就說「阿伯好!」「阿姨好!」,他會依年齡一一向人問好,真是可愛的孩子。
  在慈濟世界,不論大董事長或年紀小小的慈少,他們全有放下身段、縮小自己的功夫。如此就會讓團體展現出平等之美。

大愛無國界

  從一九九一年起,我們的慈善足跡跨出臺灣,開始進行國際賑災的工作。一開始有些人質疑,慈濟為什麼要救濟國外?然而站在宗教徒的本分來說,生命平等,佛陀也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要尊重生命,所以救人不應分別國家、種族、宗教,也就是大愛無國界的精神。
  在國際間,只要是進步的國家,都會發展出人道精神的慈善團體,而慈善團體的任務即是何處發生災難,就要義不容辭前去救援。慈濟是一個講究人道精神的佛教慈善團體,看到國外有大災難,伸出援手救人是理所當然的;雖然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大,我們仍是克服困難,不退縮地往前走。現在回想起來,幸好當時的方向沒有偏差,我們的腳步才能走得穩健踏實。
  公元二○○一年的元月十三日,薩爾瓦多發生大地震。當時中華救難隊一得知消息,就馬上詢問慈濟:「要不要去幫助他們?」「當然要。」在二○○○年的十二月中旬,薩爾瓦多總統才和我見過面,他要離開時說:「我們那邊如果有事,還要請慈濟人幫忙。」我回答:「只要需要,我們就會去。」這與地震發生的時間相隔不到一個月。
  於是本會宗教處謝景貴居士立即陪同救災人員前往,在卅六小時內,踏上薩爾瓦多救災。所以,薩爾瓦多人民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動。
  展開救災工作時,由於他們的房屋都是土磚屋、草堆屋,突然間整座山崩下來,山下居民全遭活埋,災情非常慘重,我們攜帶了精密的儀器,偵測的結果卻是沒有生命跡象。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就幫忙挖掘的工作。
  接著,美國後援的慈濟人也到了,辦義診,同時發放救濟物資。之後,慈濟人除了「安心」之外,更進一步和薩爾瓦多政府溝通,希望政府撥出土地,由慈濟為災民重建家園,讓人民能夠「安身」。
  當地政府很配合,果真撥出一片土地,並且很客氣地表示:每一戶七、八坪就夠了。但是我們運用智慧和他們溝通,比照臺灣九二一的大愛屋,規劃十二坪的人性化生活空間,這個建議使得當地官員覺得很不可思議,也讓他們改變了一些觀念。
  一年之後,第一座大愛村完成了,原本荒蕪的土地,放眼望去已經變成是一片很美的村落。我們還替他們在村裡興建學校,以及門診中心和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外面還有一個足球場。在學校開學時,慈濟足球隊也組織起來了,還發願將來要進軍國際比賽。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這麼好的成就,雖然是以「臺灣慈濟」為名,其實,全部的經費都是由美國慈濟人所籌募。我很感恩他們的付出,但是他們卻表示自己得到的更多,他們說:「大家都很感恩,感恩師父給我們機會有所成就。」可愛的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心中只有感恩。

清流繞全球

  國外的腳步如此,在臺灣的建設重點則是醫院和學校。醫院是搶救生命的地方,學校是成長慧命的地方;社會要有希望,就需要教育。
  三十多年來,大家一起用愛心做慈濟事,一路走來,一直是以「信、實、誠、正」為準則,用最誠懇的心、最正確的方向落實「慈、悲、喜、捨」為宗旨的四大志業。
  「慈」,就是慈善工作,大家用心付出,與樂眾生。醫療志業則是以愛的精神,發揮醫療人文,為人拔苦,這就是「悲」。而教育是「捨」,無所求的付出心力,作育人才。每每看到慈中的孩子活潑好動,但一聽老師說:我們要有最高品質。」大家頓時鴉雀無聲,自動安靜下來,這種顯而易見的教育成效,都是緣於眾人充分的愛。
  文化方面,不論立體或平面的媒體,同樣展現豐富的慈濟人文。尤其大愛臺是四秒鐘繞全球,節目內容均是淨化人心及搶救生命的報導,這都是全球慈濟人點點滴滴用愛付出累積的成果。
  很多的感恩說不完,請大家要多用心,對我們的四大志業,也要用心投入去感受。期待大家多了解,但願人人心地清涼,歡喜無限。
(節錄自 2002 年 8 月 31 日第三十五期靜思生活營嘉南高屏區榮董營開營上人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