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校園清流
人文教育研習營學員心得分享
王 淑 娟
  
以前,一直很想參與慈濟相關活動,但或許在那些當下,都是心煩意亂,期望找到「心靈的故鄉」,安住「受傷的靈魂」,所以一直無法因緣具足……。這次,則是滿心喜悅,無所求地只想「靠近」慈濟,或許這樣,才使我能與這個充滿法喜的磁場契合,與慈濟結上因緣!

此次課程,除了一般印象中的佛教儀軌教育之外,尚包括「品格教育」、「人文教育」、「海洋教育」、「生命教育」等課程。

高明智老師提及:『教育的源頭,是克己復禮;教育需落實於生活教育』,父母師長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品格教育。透過教師展現專業的倫理道德,啟動善的循環,我們才能成為「人師典範」。

靜原師姊也分享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以及「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並提及「教育,是教而化之,育而成之」,「教育不能光憑熱情,教育是薪盡火傳,是為了點亮另一個年輕生命」。

邱國氣師兄的「海洋教育」,更分享了全球暖化的危機。他提到「你自己有多大?你的那些問題又有多大?」,搭配著地球與太陽系、逐漸擴展到相較於整個宇宙,真給人一種提胡灌頂的震撼!尤其影片中許多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能源危機、地球暖化……等,在在都讓我深深感覺到—除了幼保專業課程外,我們還能給孩子更多人文素養的陶冶,啟發學生知福惜福的善念,日後學生若能推廣於所服務的幼生,再擴及其家庭,這樣的效益是不容小覷的!

孫宗伯醫師在「生命教育」課程中,除了分享「大體老師」啟用儀式,以及對慈濟醫學院學生的專業與人文教育之外,亦分享了「學習(Learning)的ACTS模式」。

啟發了我們:教育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陪伴工程,需要時間與空間的陶冶……每個階段的教育特色,都要強調本分與使命。一個人唯有懂得「自愛而不自我、自律而不自恃、自信而不自大」的微塵人生、奈米精神,才能彰顯人文品格。因此陳如 上人所云:「教育」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否則生命方向一旦脫軌,要花費更大的心力,才能調整過來。所以教育孩子要從根本開始,人的方向沒調整好,人的行為就會像樹枝般散漫……所以,教學除了專業知能之外,更應強調現在業界所看中的「軟能力」—態度,才能使我們培育出來的學生能為業界所用。特別是我們的學生未來是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展示己身修養與品德,影響未來社會、國家更甚!

此外,阿桃師姊、惠美師姊、德安師父、德勷師父的分享亦是字字珠璣,真的十分令我驚嘆!或許,透過推廣「靜思語」的教學,可以在本校學生身上,看到人本真的「佛性」(註:即人最真良善的本性),因此,我也發願從本班做起,更願能在校內成立「慈青社」(慈濟大專青年)。

這次的收穫真的不是滿、滿、滿……所能形容。本來,也很疑惑「為什麼要穿制服?梳包包頭?」原來,「制服」—「制心、服氣」;儀容端整,更顯莊嚴!(哈哈!就寢時大家披頭散髮的,與白天真的判若兩人!)很多人或許懷疑這是一個「宗教團體」,但所謂「宗教」,即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難怪營隊一開始即教大家行、走、坐、臥、止、息、用膳等儀軌。而在團體中的良善本真的氛圍,更讓我看到「善的循環」使「教化」水到渠成的妙效!期許自己能做到 上人的勉勵—「老師心、菩薩心」,所以,「愛之深」就要「教之切」,而不能「責之切」,那麼就能減少許多學生問題了!

第十一小隊,真的很幸福!除了隊輔邱淑貞師姊,還有「小組長」彭慧美師姊的細心照顧、「班長」林志鳳老師的精進,讓我們感覺好幸福。尤其邱師姊、彭師姊在回來後還經常與我們聯繫,保持關懷,在在都督促著我們惕勵自己「將感動化為行動」!感恩所有籌畫這次活動的師兄師姊和辛苦接洽的誘雪師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