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靜思少年
十四年植樹千餘株供氧眾生洪正明為大地母親披綠衣(下)
◎撰文/郭書宏 攝影/顏霖沼
  
十四年植樹千餘株供氧眾生洪正明為大地母親披綠衣(下)
◎撰文/郭書宏 攝影/顏霖沼

種樹的苦心遭人蹧蹋,朋友建議他在樹上掛著「噴灑農藥」或「破壞樹木會禍延子孫」等警語,但他不忍欺騙人,也不願寫上惡毒的咒語。
《華嚴經》經文:「若見大樹,當願眾生,離我諍心,無有忿恨。若見叢林,當願眾生,一切敬禮,天人師仰。」讓洪正明頗受震撼,更強化了他植樹的信心;如今茄苳樹只剩不到二十棵,他雖然心疼,卻也種樹種得更勤了。
◆感恩合十「綠色小品」分享愛樹心情
「小小綠樹叢,吐氧化清風,身心悅健康,歲歲樂無窮」、「觀音山上種杜英,綠蔭清涼啟心靈,登山運動若勤行,永保健康家門興」這些掛在樹上、署名「種植者感恩合十」的掛牌,皆是洪正明與登山友分享的「綠色小品」。
六十五歲的洪正明說,大家經常爬山,身體健康,沒有病痛,不必到醫院,就不會浪費社會與醫療資源;「愛護樹木,福慧相隨,天人雙喜,功德無量。」
洪正明記得上人說過,大地承載萬物,是眾生的母親。但人們不斷破壞山林、耗竭資源,讓地球傷痕累累,讓大地母親老了、累了、病了、垮了…… 在地球暖化現象逐年加劇的當下,洪正明保護大地母親的具體行為就是種樹,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樹是菩薩,供『氧』眾生,一律平等,日無間斷。」愛樹成癡,洪正明也常常提醒身邊每一個人,要多疼惜森林,「『合抱之木,發於毫芒』,一棵樹得以成長,往往經過數十年、甚至百年的過程,我們不應任意將其砍伐。」
洪正明說,樹就像青松,給人的感覺或許不如花出色,但就水土保持及對大自然的貢獻,卻是長長久久的。
在洪正明夫婦十多年努力下,如今山上綠蔭連綿,是著名的健行去處。
現在,觀音山是登山客休憩旅遊的好去處,再也不是寸木不長的臭頭山。 洪正明的善舉,也因此獲得台北縣三重市的好人好事代表。
從五十歲開始上山種樹到現在,六十五歲了,日日耗費的體力和時間不計其數,又沒有任何報酬。有人認為洪正明不是傻子就是瘋了。
「我腦子清醒著呢!」洪正明說,他自問沒有鋪橋造路的能耐,但起碼能種一些樹來利益人群。「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做造福後代子孫的好事,值得!」
   ◆森森不息
樹木有助於保持水土、防止荒漠化、保護海岸地區並穩固沙丘。
森林是最重要的陸地生物多樣性寶庫,容納了高達九成的已知陸地物種,有大量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除了淨化空氣,也是補充氧氣的最大來源,因此被喻為「地球之肺」。
全球每年因天然森林流失,所造成的地球暖化,比交通運輸還嚴重。遏止濫砍濫伐,即是以有限的成本,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錄自慈濟月刊4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