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日期:2008/10/25~2008/10/26

台中溫寮溪海岸溺水意外 慈濟志工徹夜膚慰家屬
鄧慧玲、張秀惠台中報導

10月25日下午,一群國高中生到台中縣大安鄉的溫寮溪海岸堤防戲水,因遇到漲潮,有四人落水失蹤。慈濟志工一接獲消息,隨即動員三十幾人,有的關懷失蹤者家屬,有的忙著搭設關懷站、煮盛熱食,陪伴家屬等待失蹤者消息,徹夜至隔天(10/26),仍不斷膚慰。然而仍不幸有三名學生罹難,志工也為罹難者助念、安撫家屬情緒。

圖:10月26日,大甲慈濟志工,匯集眾人的願力,誠心祈三願,期盼失蹤者早日返回。

(攝影者:洪利當)

10月25日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假日,卻是三個家庭的斷腸日;當天下午二點左右,一群國中、高中的孩子,相約到台中縣大安鄉的溫寮溪海岸堤防烤肉,玩到一半覺得海象平靜,於是又呼朋引伴,到沙灘戲水,因遇到漲潮,簡漢生、楊德勝、楊宇森、楊子麟四人落水,造成了這次三死一傷的溺水事件。

慈濟志工一接獲消息,隨即動員三十幾人,有的關懷失蹤者的家屬,有的忙著搭設關懷站、煮盛熱食,盼能為等待消息的家屬們帶來一分溫暖和鼓勵。

就讀慈明高中二年級的楊德勝,一大早向媽媽要五百元,說是要和同學一起去烤肉。楊媽媽遲疑了一下,告訴孩子:「現在景氣不好,出去玩為什麼要帶這麼多錢?」楊德勝跟媽媽撒嬌:「媽媽,你忘記了嗎?今天是妳生日耶,二百元是我和同學烤肉的費用,三百元是要買生日禮物送給你的啦!」

就讀國中二年級楊宇森的媽媽,約四十歲左右,是七個孩子的媽,平常從事看護工作,楊爸爸是水泥工,楊宇森是他們的第五個孩子,這次的溺水事件,她有二個孩子受難。哥哥楊子麟在落水的第一時間,幸運的被漁民救起,送往光田醫院急救,幸無大礙!

弟弟楊宇森運氣就沒那麼好了,被捲入海中。經過一夜的搜救,尚無訊息!楊媽媽望著吞噬孩子的大海,時而鎮定,時而不斷呼喚著,聞者莫不心酸!

就讀嘉陽高中一年級的簡漢生,是家中的獨子,還有一個妹妹,簡爸爸患鼻咽癌,也許是怕刺激到簡爸爸,簡媽媽是所有家屬中最壓抑情緒的,但也是頻頻拭淚,喃喃自語。

整個搜尋救援行動從25日下午開始,徹夜未停一直到26日凌晨仍未有所獲。25日夜間,師兄分組輪值留守,以應突發狀況,颼涼的海岸旁,慈濟的簡易帳篷,彷彿一座精神堡壘,陪伴焦急的家屬們度過淒蒼的夜晚。

10月26日該是破曉時分的清晨,卻未見一絲曙光;灰濛濛的天際,籠罩著一份陰霾。吹著微涼海風的海堤旁,坐著一群輪廓深邃、雙眼布滿血絲的男女老少;來回走在沙灘上的數人,臉上除了倦容,哭紅了的眼眸,更透著一分悲情與不安。

一早,慈濟志工準備好熱騰騰的豆漿和餐點,邀請家屬及搜尋弟兄們一同用餐,但心繫失蹤者的親人怎有心情食用呢?在志工們耐心溫柔的勸說下,才勉強飲用些熱湯水。

七點整,天色漸亮,正值海水退潮,現場指揮官海巡署參謀主任葉仰傑集合二十五名海巡署弟兄,分成五個小隊,攜帶齊眉棍,身著充氣式救生衣,沿著大安溪南岸至大甲溪進行重點式的搜索;外海則是部署四艘各式噸位不一的巡防艇持續打撈;空中聯繫勤務總隊的直昇機也於八點鐘由水南機場起飛參加協尋。

雖然出動警義消、民間救難協會近二百人次,把握黃金救援的七十二小時進行陸海空全面搜尋,但救援活動仍陷入膠著。望著波濤洶湧的海浪,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家屬們禁不住漫長焦急的等待,情緒激動的呼喊著:「孩子,快回來!孩子,快回來!」

救難人員葉仰傑向志工分享,「海」看似平靜溫柔,其實暗潮洶湧,危險萬分;尤其海溝更是殺人不眨眼,有許多遊客看到退潮後的沙灘,平坦潔白,一直往前戲水,既不諳潮汐,又不知海中地形,一不留神一腳踩到海溝裡,任你是游泳高手,也有枉送性命之虞!

悲憫的慈濟人不忍見這般悽愴,當下決定匯集眾人的願力,邀請家屬與志工們一起祈禱,雖然失蹤者的親友們多半是原住民的同胞,且信仰不同,但大愛無分界,在慈濟人誠懇的邀請下,靜坐在志工們虔誠長跪的隊伍後,齊心唱誦著「誠心祈三願」。

十點十分,就在「誠心祈三願」祝禱後的五分鐘,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台中縣消防第五大隊長柯進福透過無線電的聯繫,得知在落水地點五、六公里外的南埔垃圾場附近的海域上,有一失蹤者的身影,消息一傳出,振奮在場的所有人,大家欣喜若狂、懷著希望火速驅車前往現場。

約莫五分鐘抵達南埔海堤,親友們著急的飛奔到沙灘上,遠遠眺望二、三十名的警義消人員早已形成人牆,將現場團團圍住,原本滿懷希望的家屬們隨著緊張詭異的氣氛,也漸漸感受情況不佳,白色的屍袋在烈日當空下更顯刺眼,罹難者是就讀慈明高中的楊德勝。

望著聲聲呼喚的孩子,卻成了一巨冰冷的屍體,母親李新美放聲痛哭,情緒崩潰不斷的吶喊著:「德勝,你回來!你不是說要送媽媽玫瑰花嗎?快回來,不要騙媽媽,德勝……德勝……」滿懷著期待的李新美,等不到嬌豔的玫瑰花,卻等來孩子落海失蹤的消息,而今活潑的孩子再也回不來了,悲慟之情只能以眼淚來訴說。

趕到現場的另兩位失蹤者的家屬,看著罹難的同學躺在沙灘上,雖然不是自己的孩子,面對著凶多吉少的生還機會,也不免癱坐在沙灘上,現場嚎啕聲不斷,慈濟志工在一旁陪伴,攙扶安撫虛弱失控的家屬們。

十點四十五分,在發現第一位罹難者的南方海域上,又傳出另一名失蹤者的下落,罹難者是就讀大雅國中二年級的楊宇森。

慈濟志工們一路相伴傷心欲絕的家屬,時而撥理著散髮,時而擦拭著傷心淚;時而攙扶著他們,時而讓他們依靠著,心神恍惚的家屬,早已無法顧及足下,軟爛的沙灘上暗藏著各種陷阱,也有深不可測的海溝。慈濟人陪著他們度過這些難行的路!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差異,就在大愛的精神下交織融化著。

當救難人員將楊宇森抬上車時,母親用阿美族母語,不捨的呼喊著「回家吧!回家吧!」一句句哀傷的呼喚,讓現場的人都紅了眼眶。

隨著救護車的聲響離去,人群漸漸離散,沙灘上獨留最後一名失蹤著簡漢生的家屬,更顯孤寂。慈濟志工除了陪伴罹難者的家屬到火葬場處理相關事宜,也有師姊持續留下關懷。

梅花救難協會的王承龍,昨日就參與搜救行列,今天一早更騎乘水上摩托車在海上協尋未曾休息,在打撈到兩位失蹤者後,才上岸稍事休息。

王承龍的父親多年前也在大安漁港因捕魚而落海罹難,遲遲搜救不到,但在警義消及民間救難團體鍥而不捨的尋找下,終在二星期後尋獲,他們堅毅又勇敢的精神,令他佩服不已,因而接受訓練投入救難行列。

十一點四十分左右,第三位罹難者也找到了,三個孩子都在同一個地點上岸,簡媽媽黯然的說:「就讓他們在一起吧!」

在二天的陪伴下,儘管信仰的宗教不同,從早上的祈福會到下午的助念儀式,家屬們都能接受。一直坐在助念的師兄、師姊身後,失去獨子的簡漢生母親,拭去淚水、抬起頭來向志工致敬,謝謝大家的關懷和照顧,她能接受慈濟志工們不同方式的祝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都是一家人。」

訪視關懷小組的陳宗亮師兄與趙晏綺師姊,從第一時間接獲意外消息,就到場關懷膚慰失蹤者的家屬,並適時貼心的慰勞救援的弟兄們。確定失蹤者罹難後,也辦理急難救助金,親手一一交給三位家屬,並將相關資料移交他們居住所在的大雅鄉與台東縣的慈濟志工,接續日後的關懷行動。

慈濟志工的用心、體貼的了解他們所需,不眠不休的陪伴膚慰,讓楊宇森的母親在收下救助金的那一剎那,再次傷心感動地掩面痛哭。

慈濟人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愛精神,將人性特有的感恩情懷與無私的大愛,用具體的行動,轉化為一股慈悲的力量,讓不同的文化與人文產生良性的互動與循環,為這紛亂的社會更添一分祥和。


左:10月26日,在慈濟志工虔誠的祈願會中,失蹤者楊宇森的母親(跪拜)情緒崩潰的痛哭呼喊,希望孩子早日歸來,志工不斷地陪伴膚慰。
右:10月26日早上七點,海巡署弟兄們集合,準備進行重點式搜尋行動。
下:10月26日,梅花救難協會的王承龍,不眠不休地騎乘水上摩托車參與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