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領破了怎麼辦?窗簾舊了怎麼辦?面對出門在外的家人又該要如何照顧他們的健康呢?慈濟志工蔡瑩玓總能透過巧思、巧手,賦予東西新生命,一家四口一個月的伙食費不超過五千元,節省下來的錢用來投資兩個孩子,問他為什麼這樣做,蔡瑩玓回答:「想要比需要的多,清平致富過生活就可以遠離不景氣。」
每個星期日是慈濟志工蔡瑩玓的家庭日。二年半前,蔡瑩玓的先生派往外縣市工作,一週的中餐、晚餐由蔡瑩玓在週日準備所需的九個便當(這九個便當分別為星期一到四的中、晚餐,與星期五的中餐,需要食用時,在以電鍋蒸熱),不只色香味俱全,還講求五色蔬果的營養均衡,而早餐則由先生做愛心麵包,不僅解決了外食的困擾,更餐餐享有家人滿滿的愛心。
蔡瑩玓還將窗簾店裁剪下的邊料,彷如生活魔法師,廢棄窗簾布,裁剪縫合後,變成美觀又實用的包包,不要的木頭盒子外面加個布套,就成為實用的小椅子,牛仔褲破洞縫上碎布多了新意,將窗簾布做成餐巾、桌墊、椅墊,還能發揮巧思妝點家裡;襯衫經長期洗刷與整燙後出現裂縫的襯衫衣領,經拆下、繡補後換個面,又彷如嶄新的衣領,延續了這件襯衫的物命;就連家人的頭髮也由蔡瑩玓親自處理,一邊理髮,一邊聊天,藉此拉近家人的距離。
環視蔡瑩玓的客廳,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賦予新生命而誕生的家具,有婆婆用過的衣物木箱,鋪上桌墊擺上盆栽,就是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几;古早鄉下用來裝水的大水缸,上面放一片强化玻璃,就成了另一個擺飾的好地方;而婆婆的嫁妝─五、六十年的菜櫉仔(台語),則是餐廳多餘餐具的歸處;鄰居裝潢留下的櫉櫃長條木片,也許是他人眼中的垃圾,但經過裁切組合再裝上滑輪,竟成了一個可拉式的縫隙收納櫃,另外再多釘一個放置在烤箱上方的ㄇ字型架,成了廚房紙巾及面紙盒的家,惜物又巧妙的搭配,讓室內顯得古樸典雅。
清平致富就是將個人物質欲望降低,「平」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富」是心中有愛,克制自己的欲,提升心靈的富足,力行「清、淡、平、實」的生活;進而付出一份愛的力量,追求「心靈大富」,達到真正「富足而有餘」的人生境界。。
慈濟基金會四十三周年慶系列活動將於本週日(4/19)於全台分支聯絡處展開,為因應這一波的不景氣,展出內容特別推出「清平致富」專題展,透過動靜態互動的展出方式,宣導人人清平致富,easy做、一起做,將清平致富的理念與實踐方式帶回家,透過展出將慈濟志工如何實踐「清平致富」的生活智慧與民眾一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