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當節氣已悄然過了寒露,在即將進入歲末的時刻,精進組為感恩法親在菩薩道上精勤不懈,踴躍參加共修;積極參與助念、告別式,和往生者及家屬結一份清淨的法緣。特訂10月 20日的共修,為本年度的感恩精進日。
值星區本拿比的賴若嫻(慈嫻)師姊擔任本日的司儀,在共修進行前,她先請與會者閉上眼睛,讓心靈沉澱,與自己獨處幾分鐘,聽聽自我內心深處的聲音。師姊引述「當一滴燭淚落
下來」詞中,「人生如蠟燭,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方能造福。當一滴燭淚落下來,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
◎上人開示 生死兩安
恭聽上人在《衲履足跡》的開示:對於助念及告別式,上人以助念為例,教示慈濟人前往喪家時不要誦經,念佛號即可。「助念的目的是要讓生者的心情稍微放鬆一點,因為生離死別令人難捨,雖然家屬會悲傷,但因為有志工安撫,所以家屬的心會安,儘管悲,但不會傷。其實誦經誦得再多,如果他們平常不曾聽聞佛經,忽然間要聽誦甚深的佛理,許多人會覺得很茫然。所以希望大家能用淺顯的道理來面對……」
而助念目的是讓「生者心安、亡者靈安」及結好緣的機會。很多人難免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但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疑心就會生暗鬼,所以只要「心正氣盛,邪就不侵」。
◎行儀示範 心得分享
外表是內心的呈現,行儀的整齊,就是希望將人內蘊的氣質,由形象、禮儀呈現,而禮佛之美也是恭敬之美。由葉春蘭(慈怡)師姊解說學佛行儀,包括合掌、問訊、放掌及持香、持經書,並請趙淑娃(慈娃)師姊及王富翔師兄共同示範。
精進個案分享單元由趙淑娃師姊做心得報告,師姊首先感恩和氣精進幹事林華嬌(慈熏)師姊一路來的陪伴及指導,讓自己有信心在精進組承擔功能幹事。分享的個案中有年輕的學子遽然離世,讓父母悲痛逾恆。但經由長期陪伴,孩子的雙親也投入臨終關懷及助念、告別式,由受助者轉而成為助人者;也有因病往生的父親或母親,留下未成年的子女,令人十分不捨,但志工陪同他們走過那一段最艱辛的路程。
淑娃師姊表示華嬌師姊曾再三叮嚀,助念、告別式結束後,勿斷了和家屬的緣,一定要持續的關懷,也因此接引出家屬成為志工或會員,或進而培訓、授證。因淑娃師姊懇切的分享,讓我們更能體認無常,並積極活在當下,善盡一己之良能。
◎儀軌解說 模擬演練
連麗玉(慈諾)師姊解說助念及告別式儀軌,並由師兄師姊演練在「大愛無邊」佛號聲中,兩組人員以助念換班方式,將助念的過程做清楚的介紹。告別式部分則由郭保泰(濟譽)師兄引領,在維那、悅眾持法器下,由師兄師姊們一起示範。
大家用心的神情及莊嚴肅穆的情景,令未曾參與過者助念及告別式者有清楚的概念,曾參與者則多一次動作、禮儀複習機會。最後,以投影方式呈現協助本地往生者家屬舉行告別式之相片,讓師兄師姊更熟悉參與告別式的實際情形。全體與會者更感受到整齊的儀規,不但能呈現慈濟人文之美,還能莊嚴助念及告別式會場。
◎精進百問 釋疑解惑
梁玉燕(明愍)師姊與林華嬌(慈熏)師姊配合進行精進百問單元,由玉燕師姊發問,華嬌師姊回答,將助念、告別式的儀軌用精簡正確的方式傳達給大家。如何謂「維那、悅眾」?念佛時,面部的表情、聲調?慈濟有哪些書籍,可以指點迷津?當有人忌諱參與助念、告別式時,如何引導?以及許多相關問題。
其他如助念及告別式之服裝默契;因應本地情形,助念時,可跟隨念佛機唱誦,不需執法器。華嬌及玉燕師姊都特別推介上人著作《生死皆自在》一書,上人的智慧法語能令眾生滋潤枯竭的心靈,自在面對無常人生,學會放下執著。而與會者也可藉此「精進百問」,將心中的疑惑提出,由華嬌及玉燕師姊做解答。
◎法理入心 祈祝和平
上人教眾謹記慈濟宗門乃「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愛的叮嚀時,華嬌師姊引述上人慈示「皈依佛」,要「心中有佛」;「皈依法」,要「行中有法」;「皈依僧」,要「法中有禪」。懷大慈悲心,將佛法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境界現前,心能定靜以待,不因人、因事擾了心。
最後,全體恭敬合十以虔誠的心念,唱頌「愛與關懷」祝願世界和平,「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簡短四句詞,但句句深入人心,啟發人人悲心與感恩心。
參與助念、告別式,帶給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及自我的省思,不僅是受助家屬感動,師兄師姊藉事練心、藉境修心因而促成自我成長。而事後也盡力做到關懷與陪伴,接引並廣結善緣。化小情小愛的迷情,轉而學習菩薩的「覺有情」,稟持「以慈導悲,以悲啟智,以智顯慧,以慧等觀」,體現「悲智雙運」的精神,以精進心「信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