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日期:2009/08/31

開學日感恩祈福贈物資 甲仙學生安心上課
劉星妤高雄報導

慈濟基金會8月31日送給高雄縣甲仙國中八八水患受災學生蘋果、巧克力;因為蘋果象徵「平平安安」與巧克力代表「巧妙克服一切阻力」,希望用「愛」面對八八惡水的傷痛,儘快重拾快樂的校園生活,也為受災學生、鄉親與台灣祈福。

圖說:感恩祈福活動現場還舉辦一場捐贈儀式,志工恭敬將物資送給學生。(攝影/林炎煌)

慈濟基金會8月31日送給高雄縣甲仙國中八八水患受災學生蘋果、巧克力;因為蘋果象徵「平平安安」與巧克力代表「巧妙克服一切阻力」,希望用「愛」面對八八惡水的傷痛,儘快重拾快樂的校園生活,也為受災學生、鄉親與台灣祈福。

甲仙國中8月31日舉行開學典禮後,隨即與慈濟基金會共同舉辦「風雨無情.人間有愛」感恩祈福活動與捐贈儀式。甲仙國中全校學生二百多人,由於住在小林村9到19鄰的舊生、新生共有十九位學生在八八水災中罹難,另有三位學生幸運躲過一劫。在感恩祈福活動中,全校師生共同虔誠祈禱,現場舉辦捐贈儀式,師生親手送給學生文具等用品,讓學生可以安心開學。

慈濟志工帶來證嚴上人與全球慈濟人的祝福,現場志工為在場所有學生準備了各項文具用品、生活物資(牙膏、牙刷、餅乾等)、環保餐具、書包與制服,每一份禮,都代表著最深的祝福;志工也準備蘋果與巧克力,象徵「平平安安」與「巧妙克服一切阻力」的祝福。日前慈濟志工就先和學校與制服廠商合作,為國一新生與國二、三生在風災中遺失制服、書包的學生,量身訂做好制服與書包,帶到現場,親自送上。

由於甲仙地區是個觀光景點,風災造成家長經濟受困、收入變困難,一開學家長就面臨繳交註冊費與午餐費等問題,孩子最基本的制服等物品缺乏。甲仙國中輔導主任莊森雄,日前就盡全力協助慈濟制服、書包訂做等事宜,讓家長安心,不用為孩子就學煩惱,可以全心投入重整家園的整頓工作。他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全額幫助甲仙國中學生的註冊、午餐、書籍等費用,讓學生可以準時在今日開學,

現場,慈濟志工在感恩祈福活動中,也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祈福卡,讓現場每位學生寫下一句句祈福與祝福的話語,有的人寫下了對罹難同學的不捨、有的人寫下對全天下人的祝福祈禱幸福永遠、難過遠離。

住在小林村五里埔五鄰的甲仙國中國二生劉玉芳,同班同學當中就有八位罹難,她感傷地說,這八位同學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有約好要一起畢業。今天開學了,她以平常心來上課,經過這場災難,她勉勵自己要更努力活下去,並為已經罹難的同學沒有走完的路,一起加油走下去。

在祈福卡中,劉玉芳寫下對這群受難朋友最深的思念,她想跟他們說:「事情都已經過了,淚也乾了,但愛依然在,加油!讓我們一起用微笑去渡過未來的每一天吧!」今天參加祈福會活動,她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以將不好的情緒發洩出來,可以讓自己放開,不會將自己悶著,她很感激學校老師與慈濟志工這麼用心。

甲仙國中校長陳碧媛,今年八月甫上任,八八災難讓她很震驚。她感嘆地說:「這次風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不容小覷,人真的要謙卑。」由於甲仙國中地勢較高,八八水災只有造成部份地方淹水,但甲仙國中有十九個孩子罹難,這個傷害對學校來講很大。從八八水災過後,她看到慈濟志工一路陪伴與協助小林村的災民,這段時間以來,與慈濟密集的合作,讓她非常肯定慈濟,尤其是慈濟穩定人心的力量。

陳碧媛表示,慈濟的溫暖與愛,是目前甲仙國中學生亟需要的。今日舉辦祈福會,她期盼學生可以快快平復心裡的創傷,也期待倖存的小朋友,趕快回到自己穩定的生活,讓未來可以更長、更遠。她並表示。慈濟志工對孩子的協助,讓孩子深深感受到自己現在受災,儘管有形的東西會變得較缺乏,但就算窮到身無分文,只要我還可以協助別人,就是一個富有的人。

關注「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日前教育部公告莫拉克颱風造成全國國中小一千三百多所學校,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壞;因風災受損的學校,將以易地安置、空投或原校完成整理之方式如期開學。

慈濟基金會近日拜訪高雄風災災區桃源鄉、甲仙鄉、茂林鄉、那瑪夏鄉與六龜鄉等地的學校校長、師長,關懷學校受災硬體與受災學生就學狀況,展開「安心就學計畫」,期盼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就學與環境,家長、師長放心,齊力為部落和社會培養優秀人才。

在慈濟近日來連日拜訪之下,目前高雄災區共有十七所受災國中小學,除了甲仙國中,還有桃源鄉桃源國中、建山國小,那瑪夏鄉三民國中、民族國小,六龜鄉寶來國小與甲仙鄉小林國小等學校,由慈濟志工提供學生文具和生活包等物品,與環保餐具給全校師生,更送上全新的書包與制服、運動服給需要的學生。


左:靜思精舍德勄師父蒞臨現場,親自送給學生蘋果、巧克力,祝福學生「平平安安」與「巧妙克服一切阻力」。(攝影/人文真善美志工 楊秀春)
右:學生在祈福卡鍾寫下祝福,國二生劉玉芳,在祈福卡中,寫下對這群受難同學最深的思念。(攝影/劉星妤)
下:慈濟志工搭起「幸福門」,一一陪伴學生來走過,志工現場準備靜思語,讓學生來抽句靜思好話,豐富心靈。(攝影/鍾易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