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擺脫惱人的皮膚搔癢、鼻子過敏和氣喘發作等問題嗎,中醫科用「冬病夏治」的古法原理,利用夏至後最炎熱的三天做「三伏貼」穴位敷貼治療,除了可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達八成以上的治療效果,還可達到調養、改善體質及預防感冒等作用。醫師提醒,一星期後就是第一伏貼的最佳時機,請民眾要把握機會。
慈濟斗六門診部中醫科主任葉家舟說,過敏氣喘好發於冬季,三伏貼為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熱的氣候做治療,此時人體陽氣旺盛之時扶助正氣,預防冬末舊病復發,可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除了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同時還可以有效達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為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來施行貼藥治療,今年的三伏日為 7 月19日、7月29日、 8月8日。
葉家舟表示,三伏天貼灸法每次敷藥以四至六小時為限,使用稍具刺激和中藥補養、溫通的藥布貼敷於病患穴位皮膚上,透過皮膚吸收達到治療和預防作用,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造成皮膚受傷,僅有少數人貼完後背部會出現輕度過敏。若出現嚴重過敏症狀,則可提前取下藥片,於紅腫處塗抹消炎藥膏,水泡不可刺破,而敷貼期間不宜在陽光下曝曬、泡冷水、游泳或從事激烈的活動。
據現代研究,三伏貼的治療,除了可降低血中嗜酸性白細胞數量而改善體質;對肥大細胞膜有保護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IgE形成。此外,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過敏體質兒童可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對於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也都可以經由此法來改善症狀。至於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或發燒和咽喉發炎者,就不建議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