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颱風六月中旬橫掃菲律賓,在中部亞克蘭省造成重大災情,菲律賓慈濟人於7月12、13日於亞克蘭省(Aklan)奴曼夏鎮(Numancia)、加利務鎮(Kalibo)和邦阿鎮(Banga)三個地點舉辦五場發放,提供大米、毛毯、書包、文具等物資,並發放慰問金讓災民購買日常用品。
由於學童的文具用品毀於大水,因此十一位菲律賓慈濟志工7月13日前往奴曼夏鎮(Numancia)的布旺體育館,發給布旺小學(Bulwang Elementary School)和南卡曼西小學(Camanci Sur Elementary School)學童書包和文具,共計七百位學童受惠。其餘志工則到邦阿鎮(Banga)進行物資發放。
◎愛灑學童行善行孝
慈濟人期待不只給予孩子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能帶給學生們一生受用的心靈資糧。慈濟人在發放前,以「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行善助人」為主題,將慈濟人文注入孩子的心田。
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很有秩序地排隊進場。志工首先帶動團康,再開始今天的慈濟人文分享。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讚歎全球只有菲律賓才有的Mano習俗,即是晚輩牽起長輩的手,再以額頭輕觸長輩的手背,表達尊重之意。偉嵩師兄也分享中國人對長輩表達尊敬的方法,例如要向長輩接送物品時,一定會以雙手恭敬領接或奉上;而在泰國,孩子們要上學以前一定要向父母頂禮,要交課業給老師時,是雙膝下跪來呈交,這些禮儀都是教我們要謙恭,敬重長輩的人生道理。
偉嵩師兄復又分享在日本一家公司的老闆,要聘任員工前一定會問他們是否曾經洗過父母的腳,若不曾做過,即不聘用。一位應聘者求老闆給他機會,於是回去後請求父親讓他洗腳,在清洗父親因為長年工作而長了厚繭的雙腳時,他流下了眼淚,原來父親為了養育他是如此的辛勞。隔天再回去公司時,他跟老闆說,你會不會聘用我已經沒有關係,但是我要感恩你讓我了解到父母對我的恩情。於是後來老闆就聘用了這名年輕人,因為老闆認為,若一個人不懂得感恩從小到大對他付出無所求、無怨無悔的父母,他更不會感恩一個月才發一次薪水的公司。
偉嵩師兄再問孩子們:「當我們還是嬰兒時,肚子餓了、想要睡覺或者尿布濕了,我們不會講話只會哇哇大哭,是誰在照料我們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媽媽!」師兄再問他們:「當父母年紀大了,我們要如何回報他們呢?」孩子們回答說:「我要照顧他們。」師兄提醒孩子們,不只是要照顧父母,給他們吃住,更重要的是要敬愛他們,順從父母,讓他們歡喜,才是真正的孝順。
◎學童獻花表孝心
接著,在志工帶領下,當地二十位學生分成兩批為他們的母親獻上自己摘的鮮花,再請媽媽就座,跪在她們面前,為她們洗腳。媽媽們又歡喜又害羞,還忍不住俯前教孩子們要怎麼做。慈濟人請媽媽放輕鬆,好好享受子女為她們服務的溫馨時刻。
一位媽媽感動得流下眼淚說,兒子有時候會淘氣讓她擔心,這是孩子第一次那麼貼心幫她洗腳。另一位媽媽則說,她很開心女兒懂得愛她,想不到孩子原來也懂得照顧父母,讓她非常歡喜。而孩子們也表示照顧媽媽的感覺真好,很開心有這個機會。
其實做父母的對子女要求不多,只希望他們健康長大,而孩子們一個貼心的動作,一個擁抱就能讓父母喜極而泣,感動莫名。
◎學童捐錢行善助人
接著慈濟人邀請鎮長、校長和老師們,與志工一起分發書包,教孩子們要感恩師長的教誨,在擁有新的書包和文具後,要更加用功讀書。
孩子們收到嶄新的書包,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迫不及待地把書包內的筆記本、鉛筆盒一一拿出來看。他們的學校用品在風災中損壞,或被洪水沖走,現在終於有文具可以使用。
7月13日總共分發七百份書包和文具,發放結束後,慈濟人啟發孩子的愛心,請他們一起行善植福,孩子們心寬念純,馬上掏出身上的零錢投入竹筒,有的孩子沒有帶錢,一旁的媽媽趕快給他們零錢讓他們可以行善助人。
◎災民的小錢行大善
在邦阿鎮的發放,經過志工帶動愛灑與竹筒歲月的募心募款,一位災民高歌一曲以表達她對慈濟人的感恩,而另外一位災民則將他收到的慰問金全數再捐回給慈濟,他感恩與知足的說,請慈濟將五百元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菲律賓慈濟人7月12、13日進行五場發放,共分發三千六百八十件環保毛毯、九千六百袋十公斤大米,急難慰問金及七百份書包和文具,共嘉惠三千六百八十戶災民和七百位學生。
◎各方面護持賑災發放
菲律賓慈濟人此次在亞克蘭省賑災發放能順利圓滿,要感恩各方面護持。
在運送物資方面,有菲律賓航空和亞洲精神航空免費運送毛毯;在購買大米時,總統特別批示慈濟以低價購買向國糧署購買三千五百袋五十公斤大米;當地省長、鎮長、里長也很肯定及配合,親自參與發放;當地菲華商會理事長洪肇州先生和他的弟弟洪肇福先生,除了提供勘災志工住宿,也協助從機場及國糧署領取毛毯及大米,以及提供賑災團員們的車輛。洪肇州先生更全程陪伴志工,默默地付出,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謙虛不居功,只說慈濟人從那麼遠都來亞克蘭幫助他們,身為當地人當然更應該付出一點心
力。
除了政府官員還有企業家以外,還有一群可愛的志工,在此次的發放中,發揮了很大的功能;他們就是「以工代賑」的災民,從大米的分裝到發放,他們協助搬運,幫老弱婦孺扛米,有時一人就用頭頂著六袋十公斤的大米,做得滿身大汗卻不毫無怨言,真是令人感動。
◎天主教神父受感動
在賑災團即將搭乘下午的班機回馬尼拉時,再去拜見了亞克蘭天主教學院的院長維拉西神父,發現神父與昨日判若兩人,已經把鬍鬚剃掉了。神父請慈濟人一定要代他向 上人致意,並告訴 上人他已經把臉上的鬍鬚剃乾淨了。
慈濟人好奇地問神父原因,神父才道出由於風神颱風重創亞克蘭,學校損失慘重,讓他非常沮喪和煩惱,不知道要如何讓學校復課,從風災發生到現在,他都沒有刮過鬍鬚。直到聽到慈濟人分享 上人的故事,還有慈濟的竹筒歲月,他被感動了。神父表示他終於知道要如何面對學校的困境,他相信只要人人互相幫助,人人發揮愛心,任何困難都可以解決,他可以試著讓學校人人來付出一點,這樣就能夠重建校園了。神父開心地說,他把鬍子剃掉,代表著重生,是 上人和慈濟人帶給他希望。
神父還分享他在今早的彌撒中以慈濟的故事與信眾分享,希望大家能將日行一善及為人付出成為自己的習慣和美德。神父表示最喜歡慈濟「蓮花」的象徵,出污泥而不染,就如同亞克蘭現在的情況,相信不久亞克蘭會在此次的災難中,克服所有的困難,綻發出美麗清新的蓮花。
維拉西神父請慈濟人代他向 上人轉達:「證嚴上人,我祈禱能夠有機會到台灣見到您本人,希望您能繼續這些偉大的志業。我知道您的健康不好,但我相信上帝和佛陀一定會讓您長壽,讓您可以繼續為人類付出,讓您的愛傳播給更多人。上人,我現在已經不再沮喪,已經沒有煩惱,我可以開心地笑了!感恩您,是您鼓勵了我,我衷心祈求可以到台灣見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