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2)在台南靜思堂一場深具人文的禮儀饗宴,首次由台南慈濟中小學所主辦的「人文禮儀研習」,有台南慈濟中小學、大愛幼兒園的同仁、老師,與慈濟中小學家長與慈誠懿德,共二百五十位參與,校方希望透過這場研習,讓大家共同來感受慈濟的人文禮儀之美。
慈濟中學曾耀松校長表示,慈濟學校不但是注重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人文教育,更是一所典範的教育學校。希望老師汲取法髓後,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現身說法帶動,讓每個孩子知道「有禮」真好,所以特地為慈濟中、小學的老師們辦了這場人文禮儀研習營,讓老師們為自己加分。
慈濟小學林淑瓊校長也表示,慈濟的老師是帶著一份神聖的任務,教育不能鬆懈,不能有錯誤,希望每位老師都能每天以歡喜心、喜悅的心反省自己,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所以今天每一杯茶都很好喝,因為其中有滿滿的愛心。
家長、老師都是未來主人翁的模範,上人期許慈濟完全教育化的理念下,往下扎根,從幼稚園到博士,無不在教育「禮」開始,慈濟人文以「禮」一個字就可以詮釋,人與人之間最真最美最善的互動亦是禮。而老師們如何讓孩子養成禮儀素養?就是從自己在行住坐臥中時時督促、時時提醒自己,養成美姿美儀的好習慣,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
李阿利師姊克制病痛,不斷地藉慈濟茶道宣揚慈濟法髓,亦廣招人間菩薩為使命,以輕鬆活潑的隨堂帶動,以身示教,讓在座的每位老師隨時注意自己的儀容與形象。阿利師姊還提到:一個人的友善眼神、燦爛的微笑、傾聽的耳朵、適當的回應等,皆是為自己形象加分,不但增加自信心,也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負責這次人文禮儀研習的香積志工,主要是來自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共三十幾位茶道工作人員。為呈現出靜思茶道的內涵,在取餐區,師姊們別具巧思地將桌子鋪上淺綠色的桌巾,再搭配翠綠的芭蕉葉,更襯托那分清新素雅。吳碧琴師姊分享,今天的每一道菜或點心,都是以當令食材,而這不僅環保,符合經濟效益,更推動簡單過生活、心素食儀、護地球、愛大地的正確理念。
今天的用餐方式有別於以往,採自助用餐方式,希望大家學習吃多少用多少,就像上人教我們的「吃七分飽、三分助人」,也是提醒大家當知飢餓乏糧、缺失之苦,起同體大悲、人飢己飢之心。只要人人付出一分愛心,就能幫助貧窮苦難人度過難關。
B2大講堂的情境布置也非常用心,「茶徑」中每一個情境都有著引人深思的含意。一幅「文質彬彬儒雅君子,禮儀泱泱大同天下」的大對聯,顯現出今天的主題,映入眼簾的「迎賓」,樸實的簽名簿與團隊用心製作的茶帖,表達著對來賓的歡迎。「人之美在於德」所呈現的皆是時令的蔬果,特色就是內外顏色一致,也期勉大家都能具備果實內外色澤如一的美好德行──「誠正信實」,豐盛的果實代表著慈濟人給於大家滿滿的祝福。
墨斗是木工師傅定平直規方圓的工具,上人希望人人能以戒律為自己規範。以禮來美化自身,帶動人與人之間的祥和,才能達到「溫良恭儉讓」的境界。備茶水也是希望來賓以茶轉心境,也反觀自問,當自己有茶喝時,別人是否也有一杯茶可以喝?
明亮的鏡子可以整理儀容,打理自己的外形,同時也可以借鏡觀照身心,自我提醒,勤拭心鏡,才能讓心靈更趨平靜,開啟更明淨的智慧。「反觀自照」是每個人每天都應該要做的事。
這次的課程所要傳達的是禮儀之美,因禮儀可以展現在行、住、坐、臥,而茶道正式這四者的最佳呈現,因此特別規劃茶道課程,希望老師、家長透過茶道去體會禮的內涵,進而將這禮儀之美融入校園、家庭,展現出更豐富的人文涵養。
慈濟中學家長會鄭曉萍師姊,上完課心得滿滿分享,並說:「此次營隊收穫真的很多,所以今天學到的禮儀,在現在的社會中顯得格外珍貴。以前不是很了解何謂『人文』,更不知該怎麼去做:經過今天的上課後,回家後希望跟家人分享,畢竟這樣的人文禮儀念是要與家人共用,才能發揮最大功能。」
慈濟中小學的老師們也都收穫很多,都表示會將今天所學應用在學校生活中。營隊結束後,老師們都留下來幫忙將場地恢復原狀,看著大家互相補位的默契、整齊一致的動作,這也是人文禮儀的一種美。老師的行儀與家長的認同,是影響菩提種子成長的最大因素,也是此次舉辦人文禮儀營的最大目標。相信在這樣的理念推廣下,未來的社會將是「禮樂教化厚風俗」的禮儀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