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永久顧問、一代高僧伯圓長老於2009年4月10日晚上九時安詳圓寂,世壽九十六、僧臘七十七載。
根據資料記載,伯圓長老生於1914年,俗名李德福,原籍福建福安,童年入讀私塾,早結翰墨因緣,遍覽名跡法帖;十九歲在獅峰廣化寺禮靜繩禪師出家,二十二歲在福州鼓山十方叢林湧泉寺受具足戒於一代高僧虛雲禪師座下,隨即入禪堂,後入石鼓佛學院,擔任鼓山叢林知客師。
1947年,長老受鼓山派遣到南洋的叢林分院、東南亞第一名剎檳城極樂寺出任監院,任重道遠。1961年,長老受邀到吉隆坡弘法、基於攝受者眾,便應十方善士邀請,駐錫首都,建湖濱精舍,弘法利生之餘,更精進於書畫,丹青墨寶,遍及世界各地。
長老數十年來廣結善緣,與文化、藝術、教育界時有過從,同時也受邀出任多個公益團體顧問至今,並曾為眾多慈善及文教團體舉行無數次義展,澤被眾生。
長老博學慎思,明辯篤實,詩書畫藝已臻化境,平素清淡自娛,自號湖濱閒人,以書畫調和禪心。1991及1992年,長老的書法分別被選刻立碑於中國「神墨碑林」與「詩聖碑林」,2000年更是大馬國家美術館大型書畫個展的第一位受邀者,堪稱大馬「詩書畫三絕」。
◎伯圓長老和慈濟因緣深遠
「長老多喜歡分享真人真事,他以非常清淨的修行、身教和墨寶,度化了很多人。雖然長老為人處事非常低調,但許多不同源流的佛教團體都很敬仰他。」伯圓長老的法徒唯悟法師緬懷長老,接受採訪時如此透露。
「長老對馬來西亞的影響深遠,對來探訪的人也如家人般關心。無論在商界或是教育界,只要有人邀請或要求一字一畫等,長老都一一滿足,幾乎有求必應。」目前身在美國接受越洋採訪的吉隆坡分會執行長簡慈露簡述她對長老的深刻印象。「是長老的智慧,開啟了我進入慈濟的因緣」簡慈露補充說。
1992年8月,簡慈露與現任馬六甲暨新加坡分會執行長的夫婿劉濟雨師兄,前往湖濱精舍探訪伯圓長老時,長老對她說:「台灣慈濟有一位證嚴法師很慈悲,妳是台灣人,妳應該來做慈濟。」長老讚歎證嚴上人精神之偉大,創造慈濟世界,也鼓勵他們夫妻倆協助在馬來西亞推動慈濟志業,並當場給了他們聯絡電話。這樣的一番期許,開啟了夫妻倆走入慈濟世界的契機,長老也非常護持慈濟在馬來西亞的推動。
1996年10月20日,劉濟雨發心捐出位於莎阿南的公寓作為吉隆坡慈濟聯絡處;啟用當天,在各界來賓的祝福聲中,恭請伯圓長老主持莊嚴的灑淨和上供儀式。
1999年5月29日,慈濟吉隆坡聯絡處舉辦「馬來西亞慈濟志業六周年成果展」,於30日的開幕典禮中,伯圓長老亦蒞臨現場作剪綵嘉賓,給予慈濟人勉勵。
「長老也於一次活動中,歡喜提供字畫予慈濟人義賣。」簡慈露補充說道。
◎長老教誨實踐在佛法中
伯圓長老生前為人低調,圓寂前囑咐其身後事一切從簡。因此,伯圓長老法體安臥於湖濱精舍,靈堂佈置以白色和黃色的菊花為主,花材簡單素雅但不失莊嚴慎重,並列有「寂滅為樂」和「揚名證果人供仰,乘願再來眾同欽」挽聯。
長老圓寂的消息傳開以後,陸續有佛教團體前往湖濱精舍,民眾在聲聲佛號繚繞陪伴下,瞻仰長老遺容,追思感念。4月12日當天計有超過五千位來自社會各界人士、宗教團體、法師和民眾弟子,赴往給予長老最深的祝福。
吉隆坡慈濟志工也於4月11及12日,分批前往湖濱精舍,以虔誠感恩的心瞻仰法相,追思長老道風。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永久名譽會長寂晃長老於4月14日下午三時說法封龕;4月16日上午十時公祭,並恭請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日恆長老說法起龕,發引移靈千佛寺火化場荼毘。
身有要事、無法及時趕回的簡慈露執行長對長老圓寂的消息深感不捨,但她認為,長老在佛教界所留下的風範和教誨,足以讓人人敬仰;而身為佛弟子的慈濟人,唯一能回報長老的方式,就是以虔誠的心把長老的教誨實踐在佛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