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過慈濟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後,我無時無刻地想要徹徹底底改變自己不穩定的情緒。因為「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多一次原諒別人,就多造一次福。」這些靜思法語,不時地敲醒著我:要再放下身段。
轉 瞋 為 愛
「要求孩子像自己」是老師和父母最容易犯的錯。有一次,班上的孩子們表現得很不好,我那瞬間爆發的怒罵表情,連自己都覺得很可怕,直到發現孩子們個個噤若寒蟬,嚇得不敢說話,這才警覺到自己的「瞋」心又起,即忙調整自己的心,並記起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於是我轉換語氣和孩子們談理。那一次,他們真正被我的誠心感動而變乖了。青少年觀護人盧蘇偉先生說得好:「當大人理性地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孩子相對地也會拿出成熟、懂事的態度,來和大人溝通。」
就這樣,靜思語先慢慢改變了我,我的改變也因而啟發出許多懂事的孩子。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可憐的人,也有不少苦難的災變,我常在道德與健康課上,轉述這些可憐的故事,提醒他們要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教他們「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等做人處事的道理。現在流行EQ要比IQ重要,靜思語就是最好的生活教材。不僅可以改變老師本身,進而還能帶動家長,一起「將氣憤的心轉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轉換為愛。」
班上的連媽媽更在自家經營的洗衣店櫃台上,擺了一個「愛心撲滿」讓客人植福,真所謂「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也給小孩子立下良好的榜樣。
淨 山
有一次我參加慈濟的淨山動後,心中突發奇想,覺得若帶班上的小朋友一起來,一面爬山撿垃圾,不是既健身又環保嗎?不只可以讓他們看到老師輕鬆的一面,也增加他們手心向下服務人群的機會,真是一舉數得啊!
所以上課時,我邀請他們參加「爬圓山、撿垃圾、做環保」的淨山活動,孩子們喜出望外,踴躍的情形,使我也不禁高興起來。不過,由於只有我一人帶他們去,為了安全上的顧慮,所以我只讓少部份人的參加。
約定的那天到了,孩子一個個出現了,手上拿著我規定的塑膠袋,我則準備了夾子,預備用來夾垃圾。我們一行人走呀走的,踩著輕快的腳步,一路來到圓山下了。分發好工具以後,我們開始邊爬邊撿路邊的垃圾,有些認真的孩子,很快就撿滿一大袋了;有的孩子因為太胖的關係,早已撿得汗流浹背、滿頭大汗了。
當我們爬到鄭成功廟以後,才稍作休息,大家舒服的享受著山頂上吹來的涼風,一邊欣賞山腳下圓山飯店後方緩緩流過的基隆河,和許多錯綜複雜的都市道路景觀;遠眺則是躺臥著莊嚴的觀音山。小朋友看著美麗的景色,仿如把鄉土教材裡的課程又做了個見證。
休息過後,我們繼續往上爬,走到許多老人們運動的地方,那裡也有孩子們喜歡的遊樂設施,因此孩子們高興的歡呼著衝下前去玩,一旁的老人們看了,說:「這些孩子,爬山還帶著垃圾袋撿垃圾,真乖啊!」又看著我說:「你的孩子這麼懂事,將來你一定很有福氣!」我連忙解釋自己只是他們的老師,但聽到他們讚美的話,心裡實在很歡喜。這種很有意義的活動,後來就成了我們班上每個人都很喜歡的假日活動項目呢!
義 賣
登山之外,我們這班也參加慈濟義賣的活動,總共已有五次義賣的經驗。猶記得第一次,大家因為沒有經驗,都不知道怎麼推銷,我也不肯叫賣。後來,有位小朋友鼓起勇氣,拿起攤位上的環保袋,高聲喊著:「一個一百元!一個一百元呀!」這一叫,大家都笑開了,也解開了大家的心結,沒多久,就熱鬧滾滾的搶著賣了。第二次以後,甚至有家長也來熱心地參與,擺了一個素煎包的攤位,一邊揉著麵團一邊賣,生意好得不得了,真是供不應求呢!攤位的另一邊,我們還安排孩子們表演「阿爸牽水牛」,後來他們也將表演費捐出來濟貧。
「做 中 學」「學 中 做」
這些活動很快的拉近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因此後來我們又設計了「做志工」及「晨間跑步」等學習活動,希望藉著一連串的學習,能培養出充滿自信與活力的好學生,指導學生能發揮人生的功能,將來都能自動自發做好事。
我一直在「做中學」、「學中做」,所以得到許多快樂,也體會出「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這句靜思語的真諦,因此教學中常會輕輕的拍拍孩子們,給他們「媽媽老師」的溫暖。
迴 響
韋儒的媽媽:
韋儒在靜思語教學長期的薰陶下,主觀意識已經不再那麼強烈,而且較具有善心。有一回帶他去做氣功治療時,由於治療的過程又長又痛,因此回程時,他便在車上不斷的發牢騷、亂講話,於是我用靜思語點醒他,讓他靜下來省思。不一會兒,他竟哭得稀哩嘩啦,覺得自己真不懂得感恩,很後悔剛才隨便亂講話呢!
謝謝老師的用心,相信您無怨無悔的付出,必能帶給孩子一段美好的回憶。
學生馬怡婷:
我本來不懂得做環保,也不懂得做善事。可是現在我已懂得幫助別人,有時候也會原諒別人,這就是靜思語對我的幫助。老師教我們靜思語的原因,是因為想讓我們的心「靜」下來,也想教會我們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