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靜思語教學心得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靜思語教學之心得分享
基隆市八斗國小二年級溫惠如老師
  
尚未實施靜思語教學前,我是個不快樂的老師,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或是不甚恭敬的挑釁行為,讓我疲於應付。責罵和處罰的處理方式,卻常適得其反,造成師生關係的緊張與疏離。
二oo一年的靜思語教學研習營,為我開啟靜思語教學殿堂的大門,在慈濟人文的陶冶下,感受到靜思語潛移默化的功效,深信落實生活教育的靜思語教學,必能讓孩子從內而外,展現真善美的人文素養。又在教師培訓營時,上人殷切叮嚀老師們要用愛灌溉幼苗,啟發孩子的良知良能,在孩子少不更事的懵懂年紀時,好好照顧他們的心。因之,暗下決定,一定要在班上實施靜思語教學,藉此因緣,做就對了!

聯絡簿裡的暖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使孩子們能天天浸潤在靜思語的薰習下,就必須依賴靜思語聯絡簿完美的搭配。靜思語要天天教,並能分享彼此的心得感想,而聯絡簿裡的「心情小語」、「靜思語」和「家長愛的叮嚀」就是最佳的親師生心靈交流園地。
為了不讓心情小語淪為記流水帳的形式,我請孩子紀錄班級活動的點點滴滴或是活動的心情。一年級採用填空格的方式描寫,二年級則訂定主題讓孩子自由發揮。
舉例來說,當一年級班上進行為期三週的「小天使與小主人」活動時,孩子的描述是:「猜一猜,我的小天使可能是(方冠智),因為(我打掃的時候,他幫我搬桌椅)。」當三週後公佈結果後,孩子寫到:「今天終於知道我的小天使是(王子濤),他(每天都會幫我搬椅子),我好快樂唷!」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等四威儀,需時時耳提面命,但一年級孩子體會不深,升上二年級後,孩子懂事了:「行如風的意思就是像風一樣輕輕走路,所以我要多多學習像風一樣輕輕走路。」
在食的禮儀方面,孩子的記錄是:「龍口含珠,鳳頭飲水,以碗就口,是古代國王用餐的禮儀,如果我們姿勢對的話,就會像古代國王一樣。」
心情小語的主題可以天天變換,當欣賞完慈濟人文的影片之後,我會請他們寫出自己的感想心得,或是處理完孩子的爭執事件後,請每位孩子根據此事件,寫出自己處理的方式,如此一來,當事人藉筆述沉靜情緒並自我反省,老師也可以釐清孩子的價值觀和作法。若當天沒有特殊活動或是偶發事件當做題材時,則會選定一位同學做為今日之星,請全班一起祝福他並做優點轟炸。

靜思語教學

一、愛灑祈禱
升上二年級後,班上每日早晨實施愛灑祈禱活動,希望孩子每天都是從發好願開始,祝福自己也祝福別人,並結合美勞課,指導孩子製作小豬撲滿,且闡述愛心撲滿的意義,「一元表示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五元表示福緣,就是廣結好緣。」激勵孩子的善心。
「愛灑人間」的音樂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每早,當音樂聲響起時,全班靜心觀看愛灑VCR災難篇,隨著歌曲大家一起唱頌,悠揚動人的樂聲,連隔壁班的老師也沉浸其中。而「祈禱」歌曲具有靜定人心的功能,當孩子犯錯需要反省懺悔時,柔和的樂音正是最佳的情境音樂。
記得有一次上鄉土語課時,孩子們嘻鬧散漫,不認真聽課,惹人生氣,原本想以罰抄課文做為懲戒,心念一轉,放起祈禱的樂曲,在輕柔緩慢的歌聲中,以感性的語調對孩子訴說著上靜思語的用意,以期許代替責難,用勉勵代替處罰,沒有聲嘶力竭的吼罵,反倒柔軟孩子的心,從他們默然落淚當下,看見他們的自我省思,也明白老師的用心和對他們的疼愛。

二、體驗活動
班上的靜思語體驗活動,是配合一週教一句靜思語進行:
(一)連體嬰的體驗
大愛與感恩這對雙胞胎的故事,是慈濟醫院真實感人的事件。連體嬰的體驗是希望讓孩子了解兩個個體連在一起是多不方便!藉由雙胞胎的故事教育孩子珍惜生命,付出愛心關懷他人。
(二)叫我山裡娃兒
貴州山裡的居民生活艱困,孩子們上學必須早上四、五點出門,步行山路二、三個小時。為了體驗影片中娃兒們的辛苦,全班背著書包、帶著上學用品,爬學校的「樓梯山」。一開始孩子都興致高昂,漸漸地多露出苦瓜臉,終能體會自己的幸福!
(三)一棵小小的嫩草
泰北難民村的孩子即使家境貧困,父母仍然堅持讓孩子上學讀書,且孩子們都能體會父母的辛勞,認真向學。於是我請班上的孩子將椅子當成桌子,在椅子上寫作業,不一會兒,孩子開始反應腳酸腿麻、地板冰涼、很不方便……等。當孩子看見別人的苦難,才能明白自己的家有多溫暖,更懂得知足與惜福。
(四)其他
以單手脫穿上衣來感受「單翼輕航機」中身心障礙者的不便和困擾;「天堂與地獄」中的長筷子夾糖果活動,讓孩子明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體驗活動的設計,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透過相似情境的攝受,瞭然靜思語的深刻意涵。

三、故事呈現多面化
靜思語教學的吸引處,在於每一句靜思語都有一則
故事相對應,這些故事可以是一篇寓言典故,也可以是慈濟世界中的真人實事,靜思文化出版的短篇小品。不論種類,都因為感動人心而能將靜思語的涵義內化到孩子的心田。當生活中的煩惱境界來臨時,即能應用靜思語妥善處理。
「我愛小小」是繪本「會痛的小魚」其中的一篇小故事,故事簡短,教導孩子縮小自我學習尊重。教學時帶入靜思語「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於縮小自己。」孩子們學會了這句靜思語,會試著以不計較、不比較,以及原諒別人等美德與同儕相處。

四、生活實踐服務樂
一年級時,我們全班決定到鄰班一年愛班幫忙打掃教
室,每個孩子莫不抱著歡喜的心情盡力完成,讓愛班的老師和同學十分高興。在實踐過程裡,孩子不但領悟到付出的喜悅,也與愛班結下一份好緣。

五、家長愛的叮嚀
鼓勵家長在靜思聯絡簿上寫下對孩子學習靜思語的回應,藉由筆談互動,看見家長對靜思語教學的支持和肯定。茲節錄幾位家長的回饋:「發現孩子漸漸將學過的靜思語發揮在生活中,無論能理解多少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接保揚回家的途中,一直跟我說『千拜萬拜,不如對
父母說聲愛』,讓我聽了很開心,也覺得保揚那時變得好
可愛,或許未來的日子我會發覺更多可愛的一面。」
「每天回家時會對我微笑,會拿作業給我看,主動做自
己的事,很有小大人的架勢,希望妳能記住靜思語所學
的每一件事,我就很開心了!」
「粗線條的信貴有時也很細心,今天回家後跟我說:『媽
媽,謝謝您把我生下來,我一定會認真讀書。』聽在耳
裡真是甜在心裡,十分感動!」
因之家長的配合與肯定,教學更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

同事的支持與配合

除卻在班上實施靜思語教學外,無不把握任何機會,將靜思語在校園中推廣。
(一)「水窖」與「天堂媽媽」
在同學年老師的支持和認同下,配合節日和主題教學,一年級時進行兩次的靜思語教學。除了觀看影片「水窖」和「天堂媽媽」之外,還搭配手語教學和體驗遊戲,在動靜皆宜的靜思語教學中啟發師生惜水惜福、感恩報恩。
(二)運動會表演
慈濟手語的柔美深受同事的喜愛,因此學年老師決定在運動會時表演「讓愛傳出去」手語歌曲,結果深獲家長讚歎,直說表現具有高水準!這份來自於家長和來賓的肯定,完全歸功於師生們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努力呈獻。
(三)朗讀比賽
學校每年定期舉辦班級朗讀比賽,以往都是各班導師自行選定素材,當我建議以「七字靜思語」做為題材時,立刻受到同學年老師的支持,一致同意選定做為朗頌比賽的內容。
首先,班老師先請孩子將十來首的「七字靜思語」帶回家背誦,此舉獲得家長的讚揚,都覺得靜思語的內容精采可讀。其中一位家長還將靜思語一一抄下,隨身攜帶,在公司遇有人事困擾時,就拿出來自我勉勵;更有許多家長用靜思語指正孩子的行為,「說話音量放低低,懂事有理笑嘻嘻。」;「說謊欺騙沒人愛,誠實是個好習慣。」;「非洲兒童餓又冷,看了心酸又不忍,戰場兒童沒爹娘,珍惜幸福多想想。」;「取笑別人不禮貌、別人笑我不計較。」……等,收到意外的成效。
同事和家長在接觸靜思語教學後,皆報名參加社區的暑期親子營,在為期兩天的慈濟人文陶冶下深受感動,同事不禁發願,也要在班上實施靜思語教學,家長更展現高度行動力,旋即加入大愛媽媽的行列。

自我期許

我除了感恩有緣加入慈濟這個愛的大家庭,找到教學的明燈和方向外,更為了豐厚自己的教學經驗,投入更多與教育相關的功能團隊,享受付出的快樂並累積福慧資糧。

(一)親子成長班
由教聯會老師主導並結合社區師兄、師姐在各社區每月一次的親子成長班,活動主題含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國際賑災、社區志工、骨髓捐贈,課程有手語教學、靜思團康、真實人物的分享或影片記錄,不論以何種方式呈現,都以靜思語深入淺出的串接,讓親子在時而感動、時而歡樂的氣氛中,獲得滿滿的收穫。

(二)兒童精進班
相似於「親子成長班」的「兒童精進班」,課程設計較側重慈濟法髓的深入,將上人「佛法生活化」的理念引入活動裡,即使是意理奧妙的佛法也以淺顯易懂的型態表達,如「人有二十難」、「父母恩重難報經」、「三十七助道品」皆採用分站或體驗的方式,在遊戲中領悟道理,亦挑選適當的靜思語融入課程中,讓學員做中學,學中覺。

(三)慈少班
慈少班的招收對象是國、高中生,值此年齡的孩子,較容易衝動或迷失在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念中,此時給於愛和良善的啟發,保護他們清淨的心靈是迫不及待的責任,正是我投入慈少班的原因。

(四)社區暑期親子營
為期二至三天的暑假親子營,可說是集所有教案之精華,由於課程緊密安排,讓親子更深入體會慈濟的人文之美,因此參加過的親子,皆在感動之餘期待下一次的營隊到來。

越是深入靜思語教學,越能體會慈濟人文,篇篇都是充滿感動人心的真人實事,這股清流正需要老師們在校園中推動!身為老師的我們就是要不斷地追求善法和善的教育,而最好的教育就是心靈的教育,從孩子的心地下功夫,好話多說、好事要多帶動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