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

1靜思法語
以身行風範示教
證嚴法師
  
  時代不斷發展,時代的氣象也不斷受到衝擊,處於變遷的環境中,教育的理念要跟得上時代潮流,又不隨時代亂象而發展,確實是件辛苦的事。
  每個孩子從小到大,在不同的環境及理念中成長,他們的思想有的很頑固,有時也很無知,想要導正孩子們根深柢固的錯誤觀念,必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他們,並以身作則,才能有所影響。

在良好境教中成長

  有一次我到慈濟技術學院時,巧遇大三的學生提前拍攝畢業照。看到他們穿著整齊的學士服,明顯感受到在學校用心教育,以及慈懿會的爸爸媽媽三年來的陪伴下,學生們已培養出文靜、端莊的氣質。期待他們畢業後,能將學校生活所薰陶的人文氣質帶回去。
  畢業之後,要開始經營家庭,投入職場,在此之前的培育,除了個人氣質的培養之外,還要加強環境教育。在學校的大環境中,因為人多,能夠相互影響,倘若學生們能在大環境的教育之下,具有整潔、美化環境的觀念,相信回歸家庭及社會,都能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因此,我們教育學生謹守本分,懂得尊師重道、愛護校園,將校園當成自己的家,學校就是培養慧命的搖籃,學生們接受良好的薰習,就能成功地扮演人生舞台上的各種角色。
  我們教育學生將自己打理得伶俐、有精神,無論是服裝儀容或居家環境,都不要邋邋遢遢,這也是教育的一環。學生若是邋遢、無精打采,表示我們的教育失敗;若是伶俐、乾淨,懂得生活,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我們要為社會培養人才,希望所培養的學生皆能維護居家環境、克盡工作職責,過著負責認真的人生。所以我們更該負起教育的重任,不僅引導學生明白人生的正確方向,也要加強建立環境整潔的觀念,未來的社會是否亮麗,端視每個家庭是否整齊乾淨。因此,現在就做到愛校如家,將來肯定也會建立一個整潔的好家庭。

用父母心真誠關愛

  我們要讓學生在未來的人生,能成功地扮演每一個角色,所以培育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感受到那分真誠無所求的付出。無論在慈濟大學或是技術學院,都有真心關愛學生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宛若親生父母般呵護與陪伴。常聽他們說「我要嫁女兒了」、「我的女兒要生產了」、「我要當阿嬤了」,原來都是慈懿會的兒女。這就是我們用愛心經營的大家庭,總是有那分親切感。
  慈誠爸爸、懿德媽媽陪伴著學生,教育他們日常生活的智慧,而非課本上的學問。學生心靈迷惘時,無法從課本上尋找出答案,就從爸爸媽媽的人生智慧為借鏡,解開心中的疑惑。

為愛付出

  期待學生們的成長,也期待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不只是在學校裡擔任輔導學生的工作,還要常到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繼續自我充實。
  因為在醫院裡擔任志工,是一種真實的人生教育,可以真切地看到生老病死。把握這樣的機會教育,深刻體會生命課程,再將這些體悟分享給年輕人,帶動他們一同付出,如果耕耘自己心中的一塊福田,也向外撒播愛的種子。
  談到帶動年輕人參與志工服務,目前的慈濟世界,除了慈青,還有慈少、慈幼。慈少是中學生,這些國、高中生來做醫院志工,一點也不輸給大專生的慈青;而慈青也不輸給師姑、師伯,他們的表現可說是後浪推前浪。
  有一次我到大林慈濟醫院,看到一位很可愛的慈幼,才小學四年級就到醫院當志工,他很活潑,會逗阿嬤笑,還會心得分享。他知道「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而且懂得應用在生活中。
  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做醫院志工呢?正是因為媽媽的身教。他才開始會走路時,媽媽就帶著他去接觸慈濟人、慈濟事,他常聽到師姑、師伯說「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所以他也學會如何利用生命做好事。
  心得分享的時候,他說:「在我爸爸、媽媽還沒有參加慈濟之前,哥哥、姊姊考試考不好,都要跪算盤。等到我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已經進入慈濟,我就好命多了,不用跪算盤,所以我要感恩!」
  這是一種身教。他的父母加入慈濟,很用心做志工,無論助念、共修、聆聽開示都帶著他,所以他把每件慈濟事都放在心中。他還會說:「師公,您蓋醫院很辛苦,我幫您分擔一點!」因為他認真讀書,又會分擔家事,父母親就給他獎勵,他把零用錢一點一滴存在麻竹筒內,捐出來,要替師公分擔,這分心意真令人感動。
  整個慈濟世界,年長者帶領年輕人,年輕人帶領小孩子,一個牽引著一個,未來的遠景應該會很美,因為我們已經塑造出一個教育的大環境,只等開花結果。慈懿爸媽不只幫忙建設學校,而且還親自投入協助教育工作,無怨無悔地付出;大家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懂得為人群付出的孩子,希望他們能有一個付出愛而無所求的人生。
  期待為人師長者,能以「亦師亦友,亦父亦母」的心情面對孩子,若是以老師的角色出現,則需要身教;以朋友的身分面對,必須是好模範;若以父母的心情陪伴,就要有父母的風範。
  培育下一代,不但需要時間陪伴,更需要大人們自律及自我規範,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典範,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感恩大家無所求的付出,不只付出時間,還要進修充實知識;這在名義上是教育孩子,實際上自己的收穫及進步會更多,應該要感恩。總而言之,感恩各位用愛付出,謝謝大家。

(節錄自二00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慈濟技術學院懿德母姊會上人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