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校園的腳步,隨著「教育改革」的脈動前進,「心靈改革」的口號,也由於李總統的登高一呼,及達賴來台的旋風一吹,遂成為近日社會各層面的熱門話題!而提昇國人的人文素養更是當務之急!這同時也是落實 國父三民主義精神建設之理想,為達成目標,惟有透過教育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在推動慈濟志業之時,就已體認人文教育的重要,在文化、教育志業中,都以人文精神為訴求!更透過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在校園推廣「靜思語教學」,不談宗教、不涉政治,只以「愛」為管理,以「不愛不成器」,代替「不打不成器」;以「愛之深,教之切」,代替「愛之深,責之切」的觀念,把「大愛」融入教育工作,讓美、善的種子在校園植根,以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目標!落實「心靈改革」,使它呈現具體的成效。
什麼是靜思語教學
「靜思語」是證嚴法師苦修體行的智慧結晶,是自然而然的隨機開悟,因緣善導,既真實又親和,既深邃又淺白的言語!大多是從現實人生裡出發,從個人實踐中體悟!可以指引人們正信正念的妙法!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將「靜思語」編成教材,融入教學之中,設計成道德教育的課程,做為各項學科的輔助學習!在班會、聯課活動中,在生倫或導師時間中;透過各種教學方式,啟發孩子本有的善性良能,培養美善的品德,涵養高雅的氣質!可以說是校園中「班級經營」的另類思考,是一種使學生、老師、家長,在良性互動中成長的教學!更是「愛的教育理想」的實現!是校園中的涓涓清流!只要這股清流,能得到更多老師響應,就能變成壯闊清流,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學生、家長也會更有福!「心靈改革」的實現必是指日可待了。
怎進行靜思語教學
每位慈濟教師的靜思語教學都很傑出,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孩子,老師都各有一套班級經營的特色。我是國中老師,面對青春狂飆期的孩子,層出不窮的偏差行為,以及大環境的各種誘惑,正是許多專家學者感到頭痛的問題!在我的教學歷程中,國中孩子的種種狀況,也曾經是我的挫折與困境!所幸在跨入教學的第二十年時,我聽聞靜思語教學的好處!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谷底,猛然看見「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生機!真的,靜思語教學讓我重燃教育愛,不再沮喪無力,對學生、對家長、對同事,都能以感恩心面對,讓自己日日歡喜教書!
至於我是如何進行呢?方式會因班級性質不同而異,大體說來有以下諸點:
(一)日記、週記與聯絡簿的運用
(二)電線教育
(三)靜思語書卡
(四)教室佈置
(五)作文教學
(六)親職教育
(七)參訪教養院
(八)愛心撲滿
(九)勞動服務
(十)搜集輔助教材,廣結善緣
(十一)趣味靜思語、吟唱、手語、戲劇贈言......等。
這些方法,並不是在同一個班級全部使用,而是自己積這兩年多的經驗中,對不同程度的孩子進行靜思語教學時,因材施教而運用的方法。
日記、週記與聯絡簿的運用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參加了一場慈濟人文精神教育的座談會中,聽到台北市博愛國小吳秀英老師,分享靜思語教學的妙法。雖然吳老師任教的對象是國小低年級的孩子,而我的對象卻是國中青春期的學生,「能用嗎?」這個疑慮閃過腦際,隨即心念一轉,沒有試怎麼知道呢?更何況「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呀!就在下個學年度開始吧!
九月開學,首先要求學生在週記裡寫「閱讀靜思語」心得,因自己指導不當,能寫的同學不到十分之一;於是改在黑板抄寫靜思語,要求同學寫在聯絡簿上,並且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又因為板書靜思語的工作,我是交給班上一位不愛讀書,但是字體工整的孩子做,自己並沒有深思,所以也沒有多為孩子做進一步的解說,因此,可想而知,這成績也不怎麼樣!
後來再配合日記,希望孩子透過日記的自省來體認。這時我感覺這樣做不夠,又加上家長善意建言,我才開始用心去認識靜思語!在上到「麥帥為子祈禱文」時,我腦中浮現「就像一個缺口的杯子,換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這一句靜思語,本想藉此與孩子分享: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每個人也都有缺點,我們要學習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他人。當我提問,這世上有誰具備「祈禱文」中的完美人格?我原本不預期答案,不意在數秒後,人群中傳來堅定的回答:「有,是證嚴法師!」那時,我有如棒喝般震驚!啊!我的體認竟然不如學生!「我欲渡眾生,反被眾生渡!」我真是慚愧。
原來那位回答的同學,就是天天要翻閱靜思語,抄靜思語的孩子!自此以後,我才開始用功!沉浸在靜思語中,用心體認,涵泳在智慧海中,我像一塊海綿,不斷不斷地吸取,再應用到生活中實踐。於是黑板上學生抄寫的好話,自己也能給予學生適切的引導,漸漸地在聯絡簿、日記裡,也可以讀到孩子們真誠的表白。
有一個極叛逆、說話又很狠毒的女孩,曾在一句靜思語「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警悟自己的壞脾氣、壞嘴巴,而發懺悔心痛改前非。更在老師講解「孝順就是在父母需要你時歡喜付出」,而決心讓自己做一個懂得感恩又有福的孩子!她的改變給我信心,我知道這就是我夢昧以求的妙法。
至於聯絡簿的使用,在逐漸調整之後,孩子們的感受內容也豐富了,此時深覺校方的固定格式不敷應用,於是自己構思,設計感恩聯絡簿。在上欄有「心情氣象台」、「日期」及「一般記事欄」;左邊有「在家的溫馨時間」及「每日成語」,還有自評「學習態度」表;中間部份則是「靜思小語」及「自省欄」;下欄則以火車的鐵軌分開兩側,一邊是「家長的勉勵」,另一邊則是「老師的叮嚀」。
值得再提的是,封面由每個學生自己設計。這一本感恩簿結合老師的用心、愛心和學生的創意、感受,及家長的關心、鼓勵。學生都格外珍惜,下筆書寫更有可觀,我對選輯的靜思語也稍作整理了。這一班孩子是以升學為主的,我特別強調這也是每天做的短文訓練,是作文能力的一種,因此也化解家長「多此一舉」的疑惑,更獲得認同支持!
在靜思語板書時,我一定不假學生,而是自己設計、編排,依節日安排,如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來下筆。段考前的積極打氣,段考後的獎勵關懷,各依性質不同配合孩子的情緒變化,讓靜思語溫潤孩子,讓孩子們也能在各種情境中,領受靜思語的智慧。
電線教育
電線教育要分兩方面來說明:一是以電話關懷,經常與家長聯繫。或者是白天在學校已察覺孩子的情緒有異,卻沒有時間詳談,課後就利用電話和孩子溝通,這樣的個別談話,有時比面對面還談得深入,師生之間或親師之間的感情,也因此而拉近不少。
另一方面是錄音帶教學,在進行靜思語教學的第二學期,我積極找尋相關錄音帶或錄影帶,在緊湊的課程中爭取時間,自習課、班會、週會或臨時通知的代課,我會與學生分享故事,並且提問題來澄清孩子的觀念,讓他們在認知上更明確。我常拿來當教材的有:周元居士的「歡喜清泉」,陳祈全、盧蘇偉居士的故事,也有劉墉的有聲書,讓學生在書本以外也有另一種學習,效果不錯喲!
靜思語書卡
這是八十四年的寒假,參加慈濟教師的尋根之旅,聽到許多老師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其中一位是指導學生設計書卡,觸動了我的靈感,既然孩子們喜歡收集小書籤,何不投其所好呢?回來後就展開行動,與美術老師合作,將校刊中她所畫的插畫水墨花草、及山水小品,配上靜思語。第一批設計以黑白版印,再襯以各色書卡紙流通,孩子們拿到都很喜歡這樣的鼓勵。八十四年八月,再以彩色蓮花書籤形式設計,簡單的幾筆畫,高雅的蓮影,把靜思語句中的意境款款展現,適用於國中以上的孩子。
我發這些書卡時,不是只有考試成績進步才給,行為的改變,有禮貌、盡責任的表現,勇於承擔的動人舉止......都可以獲得獎勵;另一種情形是用作策勵,目的在糾正偏差行為,引導向善。我通常都把孩子叫到辦公室,私下勸告、訓勉,並給予期許,儘管有少部份孩子,會在老師面前敷衍,不過,大部份的孩子卻會誠心接受,而且真心願意與老師配合。
他們很珍惜書卡,我觀察到孩子們都很小心收藏,有的特別設計袋子來放,有的夾在課本中,他們彼此分享各人手上不同句子的書卡,歡喜地討論著!曾經有一個孩子,很喜歡用髒話罵人,每一句話都帶刺、帶毒,一出口就傷人;手喜歡打人、捉弄人;腳喜歡踢人、踹人,或故意把人絆倒!儘管聯絡簿已抄過這一句 -- 說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他卻毫不在意!於是我展開緊迫盯人策略,每天問他吐多少毒蛇?他很不耐煩,隨便說一百條、八十條、七十條......,每天問,連續問一個禮拜,然後不問了。
一段日子後,陸續有同學告訴我,他已很少罵人了。終於有一天,他自己來告訴我,「我今天沒有罵人」,我好感動,於是拿出一張「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書卡給他,並且勉勵他。這個孩子,雖不敢保證他絕不說壞話,但在他心田裡,已種下口說好話的善根。
畢業後一年,有次他在路上碰到我,他告訴我,老師你教的我都忘了,但我記得「口說好話」!我又一次感動,勉勵他,真的實踐這句話,你必終身受用呀!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每一屆不同的學生裡,都有實效可以印證。
教室佈置
情境佈置是全方位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教室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因此教室佈置的用心,也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假期做靜思語海報,每人挑一句自己受用的靜思語,畫在八開圖畫紙上,或寫在各色彩紙上,老師挑選分批張貼;設計感恩園地,引導學生寫出對他人感恩的話語,張貼佈告,讓孩子在感恩中成長,享受班級的溫馨氣氛。也可以在門前或走廊牆上,貼滿靜思語,讓走過的人也能看到。門背也貼上,讓孩子關門時也能望見。這樣無處不見的教育環境,要他不看也難呀!自然地看多了,也深印腦中,句句靜思語朗朗上口,了然於心。有的任課老師還把在班上所見,拿到別班分享,做靜思語的延續教學。利用教室來進行靜思語教學,也是一種無聲說法呀!
作文教學
在作文課的教學中,靜思語可以當作文題目,讓孩子省思。如「甘願做,歡喜受」、「知福、惜福、再造福」、「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理直氣和,得理饒人」、「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等,或讓孩子自由選擇「一句受用的話」來發揮。比較長的靜思語,就拿來當練習的題材;或由老師找故事、文章,讓學生閱讀後寫出整篇的心得啟示;或者要學生就某種情境,選用一句適合的靜思語;或讓學生共同欣賞同學的文章,找出好的加以讚美,美善的部份努力學習,發揮同儕共通學習。並指導孩子試著以柔婉語氣給他人建議,在彼此互動中學習,在學作文的同時也學做人。
帶動家長的親職教育
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人格成長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家長是否用心、關心,對孩子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所以,每學年新接一個班級,我一定先寫一封信給家長,表明我帶班的理念,以及期望家長與我配合的部分,還有孩子的健康情形,最重要的,我以交朋友的立場與家長結緣。這樣一來,家長都樂於給老師善意的回應。
在學期中,我也會隨時剪貼親職教育的文章,與家長分享,讓孩子帶回去給父母看。我也隨機與學生就父母立場來剖析,讓孩子揣摩父母心,進而體諒及善解父母。再來是段考前後,也會再寫信給家長,讓家長明白學校的行事。我也會看孩子的表現,寄上上課勤惰記錄給家長,老師扮演家長的第三隻眼,提供資料,讓家長瞭解孩子的上課情形。
每學期結束前,設計一份問卷,詢問家長有關「靜思語教學」的感受,及觀察孩子是否轉變,及心智成長的情形;還有提供老師意見或改進看法等,通常都會得到家長的全力支持。當我在教學進行的同時,有家長的參與關懷,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就會順利而可喜,導引家長成為我們經營班級的助力,那將收事半功倍的成效!
參訪教養院
天地之間萬物萬事都可以當我們的老師,走出教室,張開眼睛,可以看到課本以外的世界。在竹東,有一個收容腦性麻痺兒、蒙古症、重度智障兒、全身癱瘓兒的「世光教養院」,以及收容中風老人,或被棄養的老人,也收容無親無故的年輕殘障生命的「長安養護中心」,我會利用假日帶學生去關懷,並且認養院童,讓學生實際參與關懷!從別人示現的苦中,體悟自己的幸福;從服務他人中,學會珍惜自己並且善用好手好腳。
帶學生去參訪教養院,是活的教育,是最生動直接有效的學習,但是要特別注意在出發前的說明與引導,不只要教學生該有的禮節和尊重,事後感受的發表、分享,也很重要,這樣才能使參訪更有意義,也才能達到啟發善根的目的。
愛心撲滿
在班上放一個「福慧愛心撲滿」,或放一個世界展望會的「愛心麵包」,讓孩子們每天有奉獻愛心的機會。指定一位負責保管的同學,每天拿出來收藏好,每天點收同學奉獻的愛心。撲滿裝飽了,我們就捐出來,或給兒童復健中心,或給世界展望會,或給世光教養院。
在某一個日子,我會讓班上同學扮演愛心天使,去向同學募款,我都是以身作則,率先把錢投入撲滿裡,來引發孩子們的動機。愛心撲滿是涓涓細水,細水要長流。長養孩子的惜福善念,要有耐心等待,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出言諷刺或批評孩子小氣等,以免斷了善根,那就不妙!另外要灌輸孩子,愛心撲滿的錢不能偷取佔為己有,可藉故事向孩子說明果報之可怕,讓孩子明確瞭解愛心撲滿的意義。這種班級活動的進行,才有可能持續。
勞動服務
在班上,我準備十副麻布手套,讓犯錯的孩子以愛心勞動代替責罰,讓孩子在知錯、認錯之後,有改過贖過、將功贖罪的機會。我會先觀察校園地區最需要整理的區域,再利用午休時間帶他們去拔草、去整理。藉著拔除有形的雜草,來拔除心中的亂草,讓心清淨。每一次的出坡服務,我一定與他們一起,他們拔,我也拔。我告訴他們:「你們犯錯,是老師沒有教好你們,老師也有錯,所以也要罰。」
有時忍不住動手打他們的手,我都會拿自己的手當教鞭,他們有多痛,我就有多痛!在打他們的當兒我也在打自己,孩子們接受這樣的處罰,沒有怨言,而且較能體認老師的用心,慚愧懺悔之心油然而起。有時沒有犯錯,也願意主動服務,這真是始料不及的!
收集印製輔助教材,廣結善緣
在進行「靜思語教學」時,若光是聯絡簿的抄寫,要想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困難,必須有其他輔助教材。於是我們結合幾位慈濟老師,分頭就自己讀報、閱讀書籍,或雜誌中的短文、故事、新聞題材、道侶中的文章、慈濟月刊中的故事或文化志業出版的書籍中,找尋適用資料,讓孩子體會感受。資料收集後,若其他班老師有心運用,不妨廣結善緣,並且在每一篇附上適用的靜思語,也藉此達到推廣的效果,讓更多學生受益,讓更多老師可以沉浸在靜思語的智慧海中,領受悠遊自在的心境。
把靜思語趣味化、遊戲化
進行「靜思語教學」不必太刻板,妙法是可以靈活運用的。我曾經把「靜思語」的文句,配上我們熟悉的旋律,讓師生共唱。如套入「平安夜」、「生日快樂」、「清平調」、「伊比亞亞」等旋律,配上伴奏,可以是一場不錯的演出。也曾經教學生編寫感恩劇本,從劇本中要帶出靜思語;也曾設計不少情境,讓學生玩遊戲,抽取一張情景,模擬人物用「靜思語」給當事人安慰、鼓勵;分組比賽,看哪一組同學知道得多,想得快;在班會裡安排每週一歌,或以手語教學帶動靜思語,藉比手語親近靜思語,在「比」中學習,也有相當效果。
在畢業前夕,或學期結束時,讓孩子學習「君子臨別,贈人以言」,進行一項活動,讓學生能從「靜思語」中,挑選一句適當的話贈給同學。藉著輕鬆的互動,落實靜思語教學,效果也不錯哦!
結語
在教學中融入靜思語,使我的教師生涯出現轉機,面對越來越難教的國中生,我慶幸自己仍能保有獅子的勇猛、駱駝的耐力與赤子的真心!
「靜思語教學」並不只在那一句話,或是字面的意思,而是在教師本身,教師自己先靜思,在靜思中先淨心,老師心靈淨化了,自然能長養智慧去啟發孩子的善心,淨化孩子及家長的心靈。
再過二年,就是二十一世紀了,教育改革的腳步,也為了培養二十一世紀的健全國民而加速。在學校的課本教材已經改了,未來化、國際化、統整化、生活化、人性化、彈性化的基本理念,已經是教育的趨勢。站在教育最前線的老師,面對這樣的大環境,加上機靈過人的學生,教學的難度加深,要如何因應呢?
靜思語教學提供最好的答案,推廣靜思語教學,把自己充實好,再去教導我們的下一代,教育改革從心靈淨化開始,心靈淨化從落實靜思語教學做起,真的,這是值得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