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學期末的最後一次寫聯絡簿,是讓孩子寫出這學期的心得。當初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要寫一寫這學期的感想,並沒有特意強調要孩子寫出感恩的話,但在收回聯絡簿後發現,許多孩子都是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寫這學期的心得。而且不單單是學生,家長的回饋也是滿懷感恩,這靜思聯絡簿之學期末感想
實在是令人大吃一驚︰
明銘︰這一學期快要過去了,我覺得這學期我有進步,因為有很多人說我有進步,很少打人,很少罵人了。這一學期謝謝大家的照顧,我很頑皮,可是大家還是會原諒我,雖然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可是快樂的事比較多。到了下一學期,我一定要比這學期還要乖。這學期我要感恩所有幫助我的人!
婷婷︰我在這一學期感到非常快樂,因為在葉老師的教導下,我快樂了,我要感恩葉老師教我靜思語,我還要感思我的好朋友,因為她們陪我玩,吹笛子、聊天、看書、一起分享東西。我要感恩三年級的老師。我希望這個學期可以重新來一次。
函函︰我覺得這一學期過得很快樂,有體育表演會、校外教學,還有歲末感恩祝福會,我有參加喔!後來學期快要結束了,老師還請大家吃酸梅、蕃薯,還有喝紅豆湯,我覺得我們就像一家人一起渡過快樂的時光。真希望永遠停在這個時刻呢!
宗宗︰我升上三年級,換了新老師,也有很多新同學,我很高興,我覺得大家都會很好相處。老師很有耐心,更幸運的是我們三年三班有兩位老師教我們,我們要好好上課專心用功讀書,不要讓老師生氣。放完寒假,我要努力的上課專心,而且功課才會進步。
葛儒媽媽︰謝謝葉老師這學期對我的孩子的教導,您的耐心讓我感到慚愧,我對孩子已經快沒信心了。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後,我反省自己,再給自己和孩子一次機會,看看是否下學期孩子能夠尊師重要,對老師有禮貌,在家中乖巧。成績好壞我並不在乎,但品性品德一定要好,這是我希望孩子能有改變之處。再次謝謝葉老師這一學期的辛苦與教導,對您的感謝除了謝謝之外,仍是謝謝您。
寬寬媽媽︰一學期中,老師教了許多靜思語,無形中,我的孩子也受到陶治,尤其是「愛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喝了四神湯,精神、物質都健康,是孩子的收穫,也是全家的收獲。感恩所有三年級的老師,謝謝您們的用心!
叔慧媽媽︰我的孩子這學期在思想、行為表現上真的進步很多!比較不會那麼浮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也學會和別人分享,更知道要感恩,真的非常謝謝葉老師和所有三年級老師對孩子們心靈的淨化!
二、靜思語學習單
當初設計每週一張學習單的用意,是希望學生能實踐,實施之後才發現,作業份量太多,學生大多都敷衍了事,甚至有缺交遺失的現象,所以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與其每週一張,不如每兩週一張,亦即重質不重量。因為靜思學習單的重點是在於「實踐」,而不是「寫」。
三、手語教學
每週一節的手語課,是小朋友最期待的。音樂的力量,非常地大。「小太陽的微笑」、「愛心娃娃」、「哈囉」,這幾首歌讓人感覺快樂、開朗、活潑。小朋友在邊唱邊跳的情況下,充滿愉悅的心情,連帶地,整個禮堂也充滿歡樂的氣氛。「心星」、「家」、「母親的手」、「一家人」、「我願」,這些歌曲讓小朋友的心變得非常平靜。原本浮燥的心,都能安靜下來。雖然每週只有上一節課,但是小朋友非常喜歡手語歌,常常在下課時間與午休時間,不斷地重複這些優美的旋律。甚至在回家後,也會教父母親及弟弟妹妹。美好的旋律一直在他們腦中迴旋,實在是最好的情意教育。
四、靜思語問卷調查
到了學期末,為了瞭解孩子是否有將「靜思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於是發下一張靜思語問卷調查,除了調查小朋友在家中的狀況如何之外,也讓家長能對老師做直接的回饋。回收後整理,以下節錄部份家長所寫的回饋:
(一)您認為這學期孩子最明顯的進步是什麼呢?
1、 整個人看起來比較成熟穩重,不會毛毛躁躁的。講話也變得很有禮貌,常說︰「我請問你?」「可以嗎?」「對不起,這都是我的錯!」
2、 脾氣改了許多,較少和人爭吵,比較遵守規矩。
3、 我覺得我的孩子在這學期變得比較會體貼別人,常會主動問︰「媽,要不要幫忙?」讓我覺得很貼心。
4、 這學期我的小孩更懂得體貼別人,對於自己該做的事,都能如期完成,也會自動自發幫忙打掃環境。
5、 會主動做家事,少發脾氣,臉上常帶笑容。
6、 比較能獨立自主,也比較有禮貌。
7、 能大方的將物品借給別人及遵守遊戲規則。
8、 懂得主動關懷別人,能體諒、包容他人,更能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
9、 願意幫忙做家事,會讚美別人,看到長輩會主動問好。
10、 幫忙做家事,經常說爸爸謝謝,媽媽謝謝,你們辛苦了,和表兄弟在一起,會照顧他們。
11、 這學期的自治能力比以前好很多,例如睡前會記得整理書包,脾氣較溫和,理性溝通時可以聽進耳朵,改變很多!
(二)請您對靜思語教學提出個人的看法:
1、 這是很棒的教學,希望繼續做下去。我覺得孩子每天在「靜思語」的薰陶下,都變得很有教養,心靈也更潔淨了!
2、 能啟發孩子幼小心靈,從善念為出發點,這是值得讚揚的一套教學方式。
3、 靜思語教學不但讓小孩子充實心靈,更能從語詞裡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連大人都受惠,值得推廣。
4、 對靜思語教學,我覺得很好,小朋友也學到了很多事情,也懂得要怎麼跟別人相處、敬老尊賢、孝順父母。
除了家長的回饋之外,我們還讓孩子對自己是否有進步,進行簡單的勾選。下表為三年級全學年
共149位學生所填寫之問卷統計︰
項目 勾選人數 百分比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的臉上變得比較常帶微笑。 113 76﹪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比較會感恩別人。 87 87﹪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比較常跟老師、長輩主動問好。 130 87﹪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會比較願意幫忙做家事。 124 83﹪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比較常常日行一善。 120 81﹪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比以前愛護家人。 131 88﹪
學了靜思語之後,和大家一起合作我變得比較快樂。 131 88﹪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比較大方,比以前更大方的將物品借給兄弟姐妹玩。 114 77﹪
學了靜思語之後,我變得比較能遵守團體規則。 125 84﹪
肆、結論與省思
一、學生的成長,我們看得見
一學期以來,我們明顯感受到學生的改變。雖然不是全部,然而大部份的學生,由原來的害羞,到熱情的招呼。由原先的撲克臉,轉為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在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也由老師疲於幫忙解決一件件不大不小的紛爭,變成老師輕鬆許多,不再「天天開庭」。當然,小小的爭吵仍是在所難免,但每一次的爭吵,也視為一次借鏡,鍛鍊孩子如何更圓融的處理人際關係。
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們的「自制能力」和「自省能力」,在每日的靜思語及互相的影嚮中,逐漸成熟,那種「成長」是看得出來的。
透過一個個的體驗、故事,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可愛的孩子,雖然在溫室中成長,卻能體諒父母及師長的辛勞,在知足感恩的一顆心,變得懂事了、長大了。
二、家長也一起成長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是在生下孩子以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一位稱職的好父母。但是家長的觀念或從自己父母而來,不適合現代情況,或由朋友經驗分享,有時並不恰當。
經過一學期的每日靜思語聯絡簿的靜思語及家長與老師的分享,還有每週的一封信,家長的教養觀念也進步很多,例如︰不能再寵孩子,能讓孩子動手做家事了。
三、老師自己收穫最大
實施靜思語教學,老師必須以身作則。但在繁重的課務及雜務之下,難免失去耐性。此時,一句句靜思語在教學生之前,自己先拿來反省自己,做心情的調整。例如,在教孩子「笑容滿臉」時,自己要先充滿燦爛的笑容,否則將流於「說教」,毫無效果可言。原則上,教師自己要先感動,才能感動學生和家長;教師常常和孩子作「真誠」的溝通,真誠地感恩孩子、真誠地讚美孩子做對的事。如此,在教學中,老師的正面能量也增加了。
四、結語
「現代的小孩比起我們那個時代,在物質享受上太過豐富了,有各式各樣的玩具,衣服和食物,但相對的也失去對團體的配合以及對勤儉樸實的認同,而變得比較自我、任性,這將會是以後社會的隱憂!」以上是一位家長在聯絡簿上寫的話。
現在的老師,面對新一代的學生,不能再單靠權威來管教,唯有透過愛和關懷來與學生交心,透過說理來教育孩子,而靜思語教學是可用的方法之一。雖然,有時候老師也會有挫折的經驗,或是孩子只能「認知」而無法「實踐」,但是我們覺得只要用心,不間斷的啟發孩子的良知,相信一定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成長只有一次,老師的用心,將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